不見得日本人品味人人山本耀司,川久保玲般黑白灰解構簡約;他們亦有娘、俗時。能出口的大和文化點子卻不容傖俗有失國體。看IFC二期四季酒店四樓的稻菊,進門前七十萬顆瑪瑙石以京都寺院沙禪線條譜出風吹水動稻穗飄的風景,從第一步已將閣下心神攝住,雖然吃仍是最重要,但誰又介意精心點綴不落俗套的門面與空間設計?不過這片稻穗飄的風景設計手筆來自香港本地設計師組合D-Art,而十分高雅的室內設計則來自名師梁志天;香港設計力量擁有極高水平難以估計的震撼。
一百五十年東京老店稻菊以天婦羅馳名,純正芝麻油作炸油早已公開,粉漿內容仍然是一份秘密,除了專用炸爐,相信還有一些講究秘技未曾公開。看那天婦羅甘香細滑,不油鬆化;師傅將那牡丹蝦沾漿放入滾燙芝麻油亦非隨便墮入,而是輕輕以陰力似跳水運動員輕盈帶勁的姿勢插入滾油,上鑊前更以手將蝦尾輕輕彈開似小扇般再小炸一會才上碟;就是這份專注功力便值得細細欣賞。
東京的稻菊以天婦羅著名,香港稻菊更擁有港人歡迎的鐵板燒、壽司、刺身及充滿禪味的懷石料理。
自然、簡樸、優雅為懷石料理的基本素質;不時不食,原材無添加及意境追求;盡量從大自然中取材是為它的特點。四十年廚齡的森原真治師傅說香港與日本之間有一段地域距離,當然難以做到設在日本鄉野河海間的懷石館從自家裏山上樹林間或溪澗取材般新鮮自然,但香港相對不少中國以至亞太區城市,其交通,原材真偽或對日本菜的一點認知已算水平不差,能在最基本情況上已可吃到上乘的日本料理。但懷石,除了環境、廚藝、材料,還需講究那份簡約安靜禪味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