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兩宗電訊頭條之我見

傳訊四圍炳:兩宗電訊頭條之我見

在2007年1月9日以前,iPhone只是個平平無奇的品牌名稱,有時用作internetphone或者IPphone的簡稱,若果有新產品用這個稱號,稱之為毫無心思也不過份。但1月9日之後,iPhone搭上了Apple,再加上背後的男人SteveJobs,平平無奇的突然變成空前偉大,名字立即成為潮流焦點。不但如此,一部新推出的手機,可以成為香港報章頭條,更成為城中熱門話題,潮人趨之若鶩,也只有Apple加SteveJobs才能做得到。
iPhone有甚麼甚麼高科技功能,有多少項專利,外形有多創先河,讀者們應知之甚詳,暫且別論。iPhone的特性說到底大部份只是用來滿足用戶虛榮的商業招式,「實用」價值不大。不過這就是現實,是一樣現代人的消費心態,消費品販賣的不單只是商品,更是一種所謂的「生活態度」,iPod的成功便是一個好例子,用iPod就像一種品味,iPhone的出現就是乘勝追擊。

iPhone實用價值細

近年,流動電訊市場上已經少有這種話題產品,iPhone最終是否成功,對市場的衝擊也應屬正面,競爭對手包括眾多手機商及Blackberry這類產品,也要奮起迎戰,推陳出新,用戶大眾必定是受益的一群。
另外一宗頭條新聞同樣是推出新服務,有指有線電視將推出「免費台」,挽救失去英超聯播放權後的劣勢,減少客戶在數字上的流失;雖然傳聞該服務是免費,但相信有線希望cross-sell其他節目頻道,保住勢必下跌的ARPU,也意欲增加廣告收入。有線電視這招變相推出免費電視服務,無綫和亞視也受到一定威脅,尤其是正計劃上市的亞視。
筆者周前曾用「長尾理論」來分析有線電視的新部署,指出「積少成多,山大斬埋有柴,將很多小眾產品累積起來,利錢會更豐厚。」想不到吳天海果然絕地反擊,推出「免費台」來「山大斬埋有柴」。

有線推免費台反擊

不過,廣播業不是賣commodity,每間電視台賣的都不一樣,說到底都是要內容吸引才能吸引觀眾,才有望打破免費電視的慣性收視。一間電視台又播免費頻道又播收費頻道,在產品服務分眾上頗考功夫,這要再考吳天海功力。
記得上一次短時間內有多宗電訊新聞為報章頭條,差不多已是2000年的事,當時的長途電話減價戰和流動電話可攜搶客戰哄動全港。現今2007年也來兩宗,希望對業界是好兆頭。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