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富論:買亞洲債券財息兼收

暢談富論:買亞洲債券財息兼收

較早前,中央政府宣布內地金融機構可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不少投資者對此均甚感興趣,期望投資於人民幣債券在收息之餘,亦可從人民幣滙價升值中獲利。
其實,除了人民幣債券,投資者亦可放眼於亞洲區。
近年各大亞洲國家積極推動本土債券市場發展,截至2006年6月底,亞洲本地債券流通總額增長15.6%,金額高達2.4兆美元。隨着美國暫停加息,甚至於今年稍後時間將步入減息周期,而亞洲國家通脹控制情況普遍理想,估計部份亞洲國家的利率亦具下調空間,亞洲區債券的資本增值空間可望因而提升。
此外,亞洲各國基本因素良好︰區內的貿易和內部需求持續上升、經常賬長期錄得盈餘、國民儲蓄比率亦較歐美各國為高,加上外滙儲備龐大,種種因素均有助亞洲國家信貸評級的調升,亦有利其債券價格造好。因此,投資亞洲債券除了可收取較成熟市場為佳的債息外,亦有機會受惠於債券價格的升值。

本地貨幣債券更吸引

在投資亞洲債券的時候,我們相信以本土貨幣發行的債券,較以美元發行的債券更為吸引。
息差優勢雖可望為美元帶來一定程度的支持,然而,若聯儲局於年內開始減息,美元的息差優勢收窄,投資市場或將重新審視美元的基本因素。
支持美元的基本因素可謂非常脆弱,雙赤問題久久未見改善,貿易失衡、經常賬赤字更持續惡化。2006年第3季美國經常賬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高達6.77%(見下圖),接近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水平(2005年第4季︰7.01%),反映美國日益倚賴外資購入美債以彌補經常賬赤字。相反,亞洲貨幣的基本因素持續改善,加上日本通脹重燃,經濟可望持續復蘇,預期經濟增長於今年仍可保持於2%以上,日圓有一定的升值潛力,而人民幣升值亦已是大勢所趨,因此,預料亞洲區貨幣普遍將受惠。

亞洲央行外滙儲備多

各國央行對美元資產的取態亦是美元及亞洲貨幣走勢的關鍵。現時,亞洲國家均擁有龐大外滙儲備,中國外滙儲備已超過1萬億美元,是全球外滙儲備最多的國家,日本則坐擁逾8700億美元的外滙儲備,排名第二。
中、日兩國的外滙儲備合共已佔全球外滙儲備約4成。事實上,全球外滙儲備最豐厚的10個國家之中,亞洲國家(包括日本)便佔其8。
數據顯示,美元資產佔現時各國央行的外滙儲備逾65%。然而,部份中東國家、瑞士及俄羅斯等中央銀行,於過去一年均逐漸降低外滙儲備中美元資產的比重,務求減低美元下跌對其外滙儲備的影響。
若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中央銀行未來加入減持美元或減少購入美元資產行列,相信美元將面對更大壓力,亞洲區貨幣則有機會受追捧。
看好亞洲債券及貨幣前景的投資者,可透過多元化的組合投資於一籃子以本地貨幣發行的債券,一方面把握亞洲債券及貨幣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有效分散單一投資的風險。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