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手記:網民社群共享新聞

矽谷手記:網民社群共享新聞

還記得上一次科網業泡沫爆破前,一個個年輕DOT-COM創辦人紛紛成為各大雜誌封面的事。這些人物去年又再度於報刊上出現!Digg創辦人KevinRose於去年八月上了BusinessWeek封面,題為「他如何在18個月內創造6000萬美元財富」。YouTube及MySpace分別以16億及6億美元被收購,Digg.com每日讀者超過一百萬,如此估值不算過份。

Digg文章多屬科技

究竟Digg.com是個甚麼形式的網站?原來美國俗語dig解作喜歡(由於Dig.com經已被註冊)。該網站於04年創立,總部位於三藩市,由網民提供文章,這些文章連結到其他網頁並作出簡評;讀者按Digg表示支持喜歡的文章,Digg數量多少決定文章在版面的排位。目前和科技有關的文章最多Digg。
Slashdot是大家最喜歡拿來和Digg比較的同類網站,其實Slashdot比Digg歷史悠久得多,97年經已成立,內容主要是IT人有興趣的新聞,和Digg不同的是,決定文章出現於版面與否的權力在編輯組。和Digg一樣,所有文章均接受讀者回應,Slashdot的回應系統可以說是其精華,在網誌(blog)一詞尚未誕生之前該模式已運作,比Digg優勝之處是讀者回應除了被評分之外,並會被標籤為「好笑」、「有見地」或「挑起爭端的小白」。值得一提的是Slashdot正是上一個科網業黃金時期被收購的網站之一,其母公司VALinux(現稱VASoftware)當年有份創造科網股神話,上市首天狂升698%!難怪Digg的動向備受關注。

近似網站應運而生

樹大招風,早前引起非議的是Digg的律師向幾個名稱含有Digg的網站發信,警告它們必須改名,這些都是由Digg用戶社群衍生的網站,如DiggGames.com推廣在Digg提及的遊戲,DiggDot.us則滙集Digg、Slashdot及Del.icio.us三者的標題;前者經已關門大吉,後者則改名DoggDot.us。此外網友JP發現Digg大部份頭條文章均由一個小圈子的用戶提供,他們互相支持大家的文章達到齊齊上榜的目的,Digg的「民主」形象蕩然無存。
KevinRose於是改革上榜方程式,卻觸怒了這批頭號擁躉,聲言不會再為Digg提供文章。更大的隱憂是一些網站為了爭取曝光率,用錢收買Digg用戶以取得支持上頭版,Digg官方不認同此做法。
大 地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