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於事,有工作經驗的成年人也不易找到理想工作,何況剛離開校園,甚至半途輟學的青少年?為協助已離校或待業青年學得一技之長,提升自信心以融入社會,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15萬元予基督教豐盛職業訓練中心推行「新丁實務計劃」。計劃推行至今,已有62位年輕人接受職業訓練,部份更在受訓公司任職。
穿上整齊髮廊制服、正聚精會神為客人洗頭的包包,是「新丁實務計劃」其中一名仍在受訓的學員,見她有板有眼地為客人服務,將來正式投身工作應沒有問題,包包堅定地對記者說:「𠵱家以做髮型師為目標,我會好俾心機去做。」
找到人生目標
20歲的包包小時候在上海生活,由姨媽照顧,直至12歲才返回香港定居,因學業成績跟不上,18歲才完成中三課程,她自知不是讀書材料,惟有投身社會,卻因學歷不高,又沒有專長,只能在快餐店及遊戲中心等任樓面及接待員等工作。她坦言該些工作不是自己興趣,「返工懶懶閒,鍾意就放自己假」,直至她轉到髮型屋工作,終找到人生目標。
「我真係好想喺呢行發展,知道中心有呢個計劃,可以一邊學一邊做,仲有津貼,我就喺舊年九月,轉入訓練中心附設髮廊做。開頭好辛苦,要做打雜同倒垃圾,不過慢慢就習慣。」現時包包已學懂為客人洗頭、焗油、染髮、做負離子等,將來會再學剪髮與造型。在髮型屋任髮型師的阿Lam是包包的導師,他對包包的表現感滿意,「佢幾醒目、合群,如果可以再積極啲就更好。」
髮型易學難精
阿Lam表示,不少人入行前,以為從事髮型師工作很容易,但事實遠不如想像中舒服。他表示,在髮型屋工作時間很長,整天站着,雙手要濕水,且易學難精,中途放棄者並不鮮見,「不過,如果可以捱過最初階段嘅青年人,都係對呢個行業有興趣,都唔難係行內立足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