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休息:邁向成熟的社會不需要道德褓姆 - 陶傑

星期天休息:邁向成熟的社會不需要道德褓姆 - 陶傑

特區的所謂「廣管局」,腦袋到底有甚麼深層的毛病?電視播出的港產片《秋天的童話》,片中周潤發飾演的草根男主角「船頭尺」,因角色性格所限,對白說了幾句「仆街」、「躝癱」之類,受到幾個觀眾「投訴」,電視台馬上受到廣管局的干預。香港電台的《鏗鏘集》,探索同性戀者的處境苦況,又因為「缺乏平衡報道」,受到「強烈勸喻」。十多年前,香港的「淫褻及不雅物品審裁處」指米開朗基羅的大衞雕像為「不雅物品」,記憶猶新,香港人應該質問這些「審裁」機構的人員,既然缺乏文學、美術、哲學、宗教、邏輯的通識訓練,緣何賴在這個權力機構,成為凌駕在香港言論、出版、思想自由之上的閻王殿?
不論出任「廣管局」還是「淫審處」,都必須具備廣闊的通識。《秋天的童話》裏周潤發的角色是一個缺乏教育的底層人士,遠走美國,追求美麗可人的鍾楚紅,故事是「癩蛤蟆吃着了天鵝肉」的小男人幻想。這種角色不可能開口就是禮義廉恥、耶穌瑪麗亞、唐詩宋詞。「仆街」和「躝癱」的對白修辭,為角色和人物性格服務。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寶玉和馮紫英、薛蟠、小花旦蔣玉函等一起喝酒,一起行酒令。大家各吟一首小詞,必須以「女兒」為題,共含喜、怒、哀、樂四種心情。寶玉的一首:「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女兒樂,鞦韆架上春衫薄。」眾人都叫好。

輪到馮紫英上場:「女兒喜,頭胎養了雙生子。女兒樂,私向花園掏蟋蟀。女兒悲,兒夫染病在垂危。女兒愁,大風吹倒梳妝樓。」
兩人的酒令,一個浪漫,一個寫實,各有意境。輪到粗魯的薛蟠出場,薛蟠結結巴巴說:「女兒悲,嫁了男人是烏龜。女兒愁,繡房鑽出個大馬猴。」眾人聽到這裏都大笑。薛蟠又說:「女兒喜,洞房花燭朝慵起。」眾人聽了,大為詫異,問:「這句何其太雅?」薛蟠急了,說下去:「女兒樂,一根雞巴往裏戳。」
薛蟠的酒令,粗鄙不文,卻是人物性格的絕妙刻劃,薛蟠沒讀過幾年書,還是少爺惡霸,不但缺乏情感,而且不尊重女性,用馬克思主義的批評觀,薛蟠的酒令,暴露了他身為地主統治階級的醜惡靈魂,與「勞動人民」出身的馮紫英和小資產階級的賈寶玉相比,內心世界卑污,這場酒令透露的性格,也為薛蟠日後因為搶奪丫頭而打死人而埋下伏筆。
把紅樓夢改編電視劇,演到行酒令這一場,就不可以刪剪薛蟠這幾句,除非把整場酒令刪掉,除非整部紅樓夢都不播。
身為廣管局人員,如果有一點創作的基本常識,就不會斷章割句,把周潤發的幾句「仆街」、「躝癱」列為不雅的「強烈語言」(StrongLanguage)。廣管局的人員,由主席到下屬,有高等華人、中學校長、親中人員,「港英餘孽」與「愛國同胞」混雜。「港英」教養出來的人,亦稱「洋奴」,不知道紅樓夢這著名的一場戲,情有所原;但「親中愛國」的那幾個呢?紅樓夢不是中國偉大的古典文學作品嗎?
很明顯,能當「廣管局」的裁審員,缺乏了文化通識。這也不怪他們。殖民地時代,香港的總督都有豐富的文化修養,彭定康是古典音樂和文學戲劇的通才,衞奕信不但深諳中國現代史,講話還能隨便口引古典名畫的畫題應對記者。至於遠一點的金文泰,還編譯了一冊廣東水上人的民謠,對中國農村文化深有研究。英國人管理香港,只教其選拔的管家如何跑馬,如何用英語開會寫公文,不教他們歷史、藝術、神學。至於親中人士,出於歷史原因,許多長期更缺乏升學的機會和進修的動力。今日廣管局的一干男女,兩個陣營都有一點,他們本身也是「港英殖民地統治」的受害人,由這等人來「管理」電台電視廣播,加上一般愚昧觀眾,一封「投訴信」,就可以把一家電視台的經理叫出來向公眾解釋賠禮,過足了「刁民當家作主」的權力癮,香港怎會不淪為一個「反智港」?

香港電台的《鏗鏘集》,沒有性器官畫面,也沒有粗鄙語言,其主題不外是「同性戀者也是人,也很想在人生路上找個依靠」,於廣管條例的「品味」(Taste)和「得體」(Decency)沾不上邊。幾個「同志」接受訪問,都衣衫完整,沒有擺出半裸的性挑逗姿勢。香港有「平等機會委員會」,保障包括同性戀者在內的弱勢族群。廣播條例中規定的「平衡」(Impartiality),沿襲自英國,主要是指政治觀點的平衡,因為英國兩黨政治,民意基礎,勢均力敵,特別大選期近,電視側重一黨,影響重大,廣播必須中立。安樂死、同性戀、娼妓合法化等,涉及的不是政黨政治,而是人權問題。探討人權,不必再強調「反人權」的一方觀點。
香港自稱「國際城市」,許多措施如公共場合禁煙,都以追上英美為榮。英國公眾對廣播審查觀點如何?二○○○年一項民意調查,有八成電視觀眾成人認為,電視廣播的審查權,應該是家長,節目內容有爭議,只要在前頭註明有「令人不安」內容的警告,由家庭的成人以遙控器來為子女審裁,叫做Tomonitorfamilyviewing,不想英國成為一個有人在指指點點的「褓姆國家」(NannyState)。英國電視的第4台(Channel4)播映過血腥暴力的《德州電鋸殺人狂》(TheTexasChainsawMassacre),全片不加刪剪,全國相安無事。
香港在殖民地時代,影視百花齊放,劇集《七女性》、《龍虎豹》、《北斗星》,社會寫實,對白大膽,劇集有女藝員廖詠湘,半裸與男藝員睡在床上的場面,亦成「集體回憶」。那時是「港英」麥理浩領導的日子,香港人享有最大的自由,因為英國人還把香港人當做人,人有自我判斷的能力,家長有操控電視頻道的權力,都不是小兒白癡。
今天資訊發達,香港人旅行頻繁,見多識廣,請廣管局把香港人的品味地位提高到英國水準,廣管局人員或許是前殖民地的二等公民,但香港人不是。憑三兩個愚昧的「投訴」者,就剝奪全香港人的自由,如同曾蔭權在街上巡視,遇到一兩個神經病者向他出言辱罵撒泥巴,難道中國政府就馬上把曾爵士撤職?廣管局的一眾褓姆是曾蔭權爵士委任的人,其見識水準,如果也代表了曾特首的學養,無疑令人覺得極為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