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油魚事件越揭越臭,罪魁禍首也由百佳超市蔓延至其他超市和連鎖食肆。油魚供應商海洋行前日表示有供貨予百佳以外的超市及批發商後,惠康前晚漏夜發表聲明,承認有向海洋行購入油魚,截至昨午1時惠康共收到67宗顧客查詢與投訴,多數要求退款;發言人表示,任何顧客只需持有效收據,便可到任何分店辦理退款手續。
惠康在過去一星期一直堅持沒有出售油魚,發言人在上周三接受查詢時,堅稱所售鱈魚的包裝名稱與品種相符,沒有標籤問題,產品全部來自東南亞,售價便宜是因為鱈魚有很多品種,惠康所售的屬平價品種及大量入貨所致。
不過,惠康發言人態度昨日180度改變,除承認所售鱈魚其實是油魚,與百佳停售的油魚同樣來自海洋行,產自印尼,又稱自去年5月起已出售該批油魚,當時入貨數量很少。她強調在事件中沒有隱瞞顧客,因為惠康本身也是受害人:「張證明上係用拉丁文寫油魚,我哋冇留意到,係疏忽咗。」她稱每包油魚標價16.9元,由於惠康不知那些是油魚,所以包裝沒有另外標明油魚,也沒有加上警告字句。
海洋行供貨予大快活
事實上,自從海洋行自爆有供應油魚予多間超市與批發商後,不少商戶態度均明顯轉變。華潤超市表示,至今仍在了解事件,未肯定是否有售油魚,但已停售鱈魚類貨品。
至於堅稱沒有售油魚但又自動停售鱈魚餐的大快活,有業內人士指海洋行也有供應油魚給大快活,但大快活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鄭家富質疑惠康前言不對後語,是有意拖延時間以毀滅證據,促請食環署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