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明德醫院100年 富貴病人怪事多

專題報道:明德醫院100年 富貴病人怪事多

失憶的馬會董事、瘦骨嶙峋的白俄傳教士、吐血的西藏喇嘛、追求女護士的英國海員……這些過客的足迹,壓在明德醫院百年長廊的黑白藍地磚,烙在老員工SisterAlice記憶中。山頂明德醫院今天慶祝100歲生日,見證香港百年風光與滄桑,在這裏服務了30年的Alice形容,相對上述奇特的過客,經常進出明德的富商巨賈,只是「守時有禮的普通病人」。 記者:白琳

女護士Alice是香港人,夫姓溫,她原名康繼厚,Sister是英國人對護士的尊稱,「有個美國病人聽到人哋咁叫我,靜靜雞問我係咪修女!」她於1977年甫踏進明德,就遇上最特別的病人。

馬會前董事 失憶長住院

AnthonyHenryCarroll是前馬會董事,當時他已90歲,忘了自己的財產放在哪裏,就在醫院免費長住,「佢好有趣,見到中國人護士會話自己打boxing好叻,見到金髮護士就求婚。」他曾獨自到灣仔酒吧主動請全店的顧客喝酒,結果要院長親自付錢救他回來;又曾致電文華東方酒店企圖預訂酒席宴請醫院員工,「過咗幾年,佢突然諗番起自己揸住幾隻大藍籌,又變番有錢人。」Carroll最後於80年代在明德去世,護士們都感覺如失去至親。
70至80年代,內地於文革後陸續釋放白俄傳教士,香港成為他們的中轉站。當時Alice每月都碰見數個,大多因營養不良而患有貧血、虛弱及焦慮症,「好nervous,問一句先答一句,唔敢多講嘢。」除了傳教士,病人不乏途經香港的英國船公司海員,人數90年代才逐漸減少。他們通常患上骨折和胃病,「佢哋一好番,就企起身追女仔,好似鬼咁追住啲護士。出院仲寄明信片返來報平安。」
明德近年沒有接收大量傷者,Alice最驚心動魄的經驗是10年前遇上吐血喇嘛,「十幾個喇嘛都唔知咩事,陪住一個入嚟睇醫生,佢哋好得意,行到去邊都係成班人一齊,淨係識同我哋合十。」

富商高官 行色匆匆

Alice說,在這三十年來,除了港督,最高級的官員也曾來求診,而「香港最出色嘅商家」也有光顧。他們的共通點都是行色匆匆,「佢哋已經排好晒之後幾個鐘要做乜,我哋就好緊張,要快手,驚耽誤佢哋。」
有否因而覓得金龜婿?「我嚟明德之前,已經結咗婚。有個護士係馬來西亞中國混血兒,嫁咗個病人,係國泰機師。」

馬會前董事Anthony是醫院的「長期住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