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因果的,不神秘,只是太複雜,就是超級電腦,也理不出頭緒而已。
比方說,有一個玄學家,某天,他向一個賣魚蛋的小販扔磚頭,這塊磚頭,正中小販的後腦勺。傷了人,玄學家躲起來,惡行,一直沒讓人察覺。行兇之前,他卜算過,發現這是吉日,宜下殺手;而且,絕無後患。
小販住進醫院,死不了,還結識了一個漂亮的護士,後來,他們結了婚。
若干年後,玄學家同樣在吉日遇上車禍,送院急救;本來,他是不必死的,但他遇上那個護士,護士餵他吃藥的時候,那個小販忽然來探班,她沒想到丈夫會撂下一車魚蛋來看她,感動得踩住維生器材的喉管,截斷了玄學家的命脈。玄學家,永遠不會知道這是一項「報應」,是他的專用「因果串」推演出的必然情節。
這個殺人不眨眼的護士為什麼會愛上賣魚蛋的小販?因為小販長得像她的初戀情人。護士的初戀情人來自印度,寫詩的,乳名泰戈爾,但改了個筆名,叫阿差;阿差性能力強,但鹵莽,傷害了她;她看到這個賣魚蛋的男人的時候,他正好繃帶纏頭,跟阿差的裝扮雷同。護士沒察覺那是「前因」在作祟,她有自己的「因果串」,這串東西,支配了她的人生。
小販吃到這一枚甜美的「後果」,他沒能力深究。但你會問:開始的時候,玄學家為什麼要向小販扔磚頭?很簡單,玄學家認錯人,他以為那是他的情敵;其實,他的情敵賣牛丸;賣牛丸和賣魚蛋的,是孿生兄弟,魚蛋哥哥曾經勸牛丸弟弟退出,弟弟不聽,害哥哥後腦受襲,同時,也無厘頭地享了後福,這是魚蛋小販的「因果串」;賣牛丸的,當然也有自己的「因果串」,但他在這裏是配角,存而不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果串」,活得越長,拖着的「因果串」就越長;而且,跟無窮盡的「因果串」串連,峰迴路轉,絲絲入扣。小說,就是專門整理「因果串」的文字產品,處理得好,能賣錢;賣了錢,作者就會身痕,會種下新因和新果……你今天食咗果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