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網站eBay,在亞洲的業務近年接連失利,關閉的關閉,易手的易手,不過柳暗花明,壯士斷臂後,上季反而錄得24%盈利增幅,爛船三斤釘,果然不簡單。據思哲所知,全球有近百萬人依賴eBay,進行全職或兼職賺錢,姪兒Jason,去年底也加入eBayer行列。
雖然eBay並非甚麼新鮮玩意,但對於20歲不到、有大志賺美金的年輕人來說,仍然十分吸引。Jason的生意模式,是先從本港一些懷舊古玩店入貨,再放上eBay賺取拍賣差價。Jason起初滿腔熱誠,但思哲前晚和他通電話,他卻顯得有點患得患失,細問下,原來是落標未如理想,明明熱門的貨品,就算由1元底價起標,成交價卻差強人意。
慳費用冇着數
據Jason講,eBay的拍賣規則列明,拍賣品可選擇刊登1至10日,1至7日劃一收費,但如果要刊登10日,則要額外多付4毫美金。既然1至7日都是劃一價,Jason順理成章選擇刊登7日(因為聽來較划算),奈何成交價就是不好,同一件貨品,相同的起標價,相同的運貨地區,相近的賣家背景(如Feedback等),成交價偏偏就是差天共地,意興闌珊的他,着思哲給點意見。
手快有手慢冇
思哲不是專家,但聽罷Jason的經歷,覺得有一點或許值得商榷。Jason每次都將拍賣品刊登7日,由於1至7日都是劃一收費,表面看來,選擇7日理應吸引更多人次瀏覽,計落相對划算,可惜這種做法的效果其實適得其反。
首先,就當貨品的因素(包括質素、起標價、運貨地區、賣家背景等)不變或差不多,Jason其實可以考慮將拍賣時間縮得更短,就當是一日吧!要知道,一件拍賣品要高價成交,關鍵不在於有多少人次瀏覽過,反而在於有多少人肯認真地考慮決定是否落標。舉個例,假如貨品是「手快有手慢冇,唔買走寶」,基於思考時間有限,消費者的頭腦一般都會被感情戰勝理智,結果每每反而能認真地「的」起心肝才作落標決定。
時間長易遺忘
相反,假如貨品的刊登時間太長,表面上雖然瀏覽的人次多了,但實質上,充足的拍賣時間,反而令消費者有足夠時間思考,不急於一時作出落標決定。思考的時間一長,除了貨品較易被遺忘外,消費者的理智也更易戰勝感情,變相減低落標的意欲。
事實上,若要顧客大破慳囊,瀏覽人次跟貨品成功出售的機會率,究竟沒有多大關係,更重要的,反而是要設法縮短顧客的思考時間,愈短就愈好。說到這裏,思哲不期然想起跌錢黨、祈福黨、電話行騙的騙徒,當中手法其實大同小異。
案內人隨筆網誌: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