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可疑<br>兩月前突然加警告字句

動機可疑
兩月前突然加警告字句

百佳以油魚冒充鱈魚出售,卻指已在產品標籤上加上警告字句,企圖推卸責任;但百佳昨日承認,油魚早於半年前開始出售,但直至兩個月前才在包裝上標明「鱈魚(油魚)」,並加上警告字句。但有市民質疑百佳的講法,指兩周前在百佳購買「鱈魚」,但包裝沒有標明是「鱈魚(油魚)」,其女兒進食後屙油,懷疑產品根本是油魚。
百佳發言人表示,半年前開始出售鱈魚,因當時屬新產品,但供應商提供的衞生證明及資料,沒有指鱈魚即油魚,故當時沒有在包裝上標示產品為「鱈魚(油魚)」,亦沒有加上「少部份顧客可能腸胃未能適應」的警告字句。直至去年11月,百佳才從衞生證明書及供應商所提供的資料,獲悉鱈魚即油魚,隨即更新標籤,及提醒市民食用時要注意事項。

部份產品仍未寫油魚

然而,林小姐向本報投訴稱,兩周前在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的百佳,購買一條「鱈魚」,但包裝上沒標明同樣是油魚,女兒進食後屙油,遂懷疑產品其實是油魚。她批評百佳的做法魚目混珠。
現時市面出售的鱈魚的標籤名稱五花八門,如藍鱈魚,令市民混淆,但業界人士指出,鱈魚主要分為斑鱈魚、白鱈魚及銀鱈魚,並沒有藍鱈魚。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