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債券很快就會在港推出,債券的具體細節將會如何?近日收到很多朋友查詢,要求筆者就這方面作出推想。
按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及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上周訪京時與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會晤後所公布的訊息,有關債券在香港的具體安排,包括發售、買賣、結算和託管、以及利率的確定等,均按照香港市場慣例辦理。
最快在次季出台
此項業務在建立香港人民幣即時支付系統、落實內地的管理安排,以及完成修改相關清算文件的工作後,便可正式運作,相信首批人民幣債券最快可於第二季出台。
發售和買賣根據這些報道推想,人民幣債券的運作將與目前在港的其他債券相同。只要有債券推出時,投資者便可向銀行等中介體進行認購,假若不能獲得足額的分配,也可嘗試在二手市場按市價直接買賣。
當然,債券的二手市場從來就不如股票市場,期望在首次發行後才於市場吸納的構想,應該不是最佳的方法。
結算和託管債券在港早已實行無紙化安排,與股票的記名交收和託管等運作非常相似。投資者可委託銀行代為託管,毋須也無法直接持有實物債券。
付款購入債券的結算安排,除了可在銀行的存款扣除外,也可以用港元兌換成人民幣購買,甚至可簽發人民幣支票認購,所以香港人民幣即時支付系統的投產,是一個相應的必須安排。
金額上限在投資金額上,人民幣債券將受一定的限制。以美元等外幣作比較,投資者除了可動用已持有的美元外,更可隨時兌換美元購買債券,但投資者卻不能隨意購買大量的人民幣,原因是人民幣設有每天兌換的上限,令沒有預早作好安排的人士,只能作有限度的投資。
利率確定至於利率定價方面,香港市場慣例,當然是按供求來決定,但由於「供」與「求」涉及的因素中,不少是難以預計或受人為因素的影響的。
假如國家批出的發債量不多時,債券供應將會減少,價格便會被推高,令回報下跌,故香港的人民幣債券價格,應有別於境內的價格。
陳鳳翔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助理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