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寫數碼廣播與機頂盒,那是未來的事情,短期不會發生。但容許思哲套用前特首哲學,居安要思危,否則居危時更危。況且本地電視廣告那年逾百億收入,心繫廣告電視電訊三行,所以今天決定再寫。
其實思哲非常非常喜歡電視和電視廣告。或許少時家教嚴,電視不准看,電視癮憋得太久,後來長大了解禁,客廳那台29吋電視機,每天奪去思哲時間最少三分一,從紙醉金迷的煙酒廣告開始,以至甚麼維他小子、優之良品女店員、CTI電梯女郎等廣告面孔,通通是思哲時代的集體回憶。
但隨數碼興起,若干年後,老廣告將與老廣播模式共赴黃泉。原因之一,是不管未來的電視霸主是數碼廣播、IPTV、AppleTV還是YouTube,只要機頂盒市場開放,我們很快便有「去除廣告」功能,恍如上網瀏覽器附設Pop-upKiller一樣。
昨天寫的TiVo,便有「一按就飛」功能,懂得自動下刪30秒。那是電視用戶的褔音,不過編劇苦心經營的關子,一下子成了無人問津的劣弊,隨按報銷。
老廣告老去原因之二,是往後10年,電腦與電視界線越來越模糊。開電腦睇戲、上網睇電視,兩者怎麼分?天曉得。還未計已於本地出現,號稱placeshifting的流動電視串流。由於節目不一定在電視機播放,毋須要現場收看,視像娛樂選擇又越來越多,老廣告收視率只會每況愈下,轉做收費電視?也不是辦法,你看有線跟now。還想追逐那百億廣告budget,不如放棄傳統框架,投身新廣告創作藍海。
現在美國那邊廂,不管電訊商、營運商、有線電視網絡、互聯網公司都在喊廣告核心收入,這不過是大家意識到收費模式已經走到盡頭,但其實暫時還沒人創出一道最強廣告收入招式。
廣告融入節目中
舉個例,TiVo曾經研發利用機頂盒,不定時向用戶送出硬照廣告,但一直被選中參與的用戶咒罵,從一開始罵到試驗完結。因為一來廣告與節目內容無關,二來用戶需要的資訊,最慘是導致Fast-forward功能失靈。
其實即使是網絡供應商,因為眼紅YouTube的成功,曾試驗透過網絡裝置,向在上網的用戶送出廣告,試圖與互聯網公司分一杯羮。不過考慮到此舉非常滋擾,跟網站擁有者也有利益衝突,終於也被擱置。
思哲不是高手,當然也沒有絕對可行的方法。不過作為一介普通消費者,我倒相信,最終符合用戶體驗的廣告模式只有兩種,一種是完全切合個人需要的廣告,一種是完全沒有廣告的廣告。前者思哲常寫,Google正在努力開發,不贅。後者是該節目或內容,用戶觀賞時不察覺有廣告,看後卻收廣告之效,甚至說服力更強、效果更佳。
大家可有發現,現在愈來愈多流行歌和talkshow,看時不覺得怎樣,稍後才發現其中內容跟某產品似曾相識,一切盡在不言中?
案內人隨筆網誌: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