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昨日發表文章指出,中國腐敗官員、無良學者和行賄商人組成貪腐「鐵三角」,導致宏觀調控未能完全見效。以房價高漲為例:官員熱衷於賣地蓋樓從中受賄,開發商靠打點官員以獲得巨額收益,無良學者則鼓吹其為市場經濟。文章指出,中國只有堅決反腐,才能防範經濟畸形,避免惡性通貨膨脹。
《金融時報》的文章稱,2006年秋天以來,中國大中城市麵粉、食用油大幅漲價。其深層原因是腐敗勢力為牟取私利而不擇手段用公帑投資,導致經濟畸形過熱,使國家經濟出現結構性危機,最終令中國人不得不每吃一餐都要多一些支出來為腐敗埋單。
引發惡性通貨膨脹
這種惡性的糧油漲價,預示着中國經濟結構的問題正在暴露,也正好驗證了中國政府着手宏觀調控的必要性。但令人惋惜的是,即使在強力調控下,通貨膨脹還是再度探頭。問題究竟出在哪裏?那就是宏觀調控遭遇到腐敗官員、無良學者和行賄商人組成的貪腐「鐵三角」──為了小集團私囊罔顧國家和人民利益,導致宏觀調控措施不能完全見效。
大凡中國貪腐官員,在賣地和賣股權方面特別積極,還都熱衷於投資,蓋大樓、蓋廣場,上馬大項目。如此熱衷的道理也是同樣,因為通過搞大項目,貪腐官員又能雁過拔毛、上下其手,獲取腐敗的收益。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