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 書 - 陶傑

讀 書 - 陶傑

網絡、電腦、i-Phone,高科技資訊盛行,歐美的報刊雜誌銷量下降,有人擔心,書本會不會很快就淘汰。
怎麼會呢?拿着一本書,手指摩挲着紙張,那一份天荒地老的質感,是不可取代的。放在案頭,擱在床頭的几上,伴着一盞燈,一杯咖啡,像一幅靜物油畫的畫面,寧靜而安詳,人生需要這種感覺和心情。
網上閱讀,沒有這一份潤澤豐和的感覺:電腦的螢屏太過白亮,於眼睛無益。在電腦上只可以搜尋資料(Information),而知識永遠在書本之中。網上閱讀,只是眼球與高科技交感接觸之下一瞬間的「資訊娼嫖」(InformationProstitution),而一卷在手,從頭翻讀,才是與智慧的戀愛。
電腦有什麼理由取代印刷品?不錯,對於成千上萬天天趕地鐵上班的眾生,車廂長窄的螢光屏上閃過一條「即時新聞」:「恒指又大昇三百點」,知道這一條「資訊」就夠了。電子新聞可以出現在車廂街頭的螢屏上,可以化為一條SMS的短訊傳送到手機。
但恒生指數後的來龍去脈,金融專家的分析,從美國消費指數,一直講到最近大陸導彈轟擊衞星,都要手捧一份金融時報細閱從頭。
電子新聞資訊只是一夜情,除非相信人類性交,只為了繁殖,別無其他目的,那麼就堅信電子傳媒有一天必定淘汰報刊印刷品吧。但如果相信有上帝,上帝創造了人,是叫人戀愛才結婚生殖的話,那就永遠不會相信書本和印刷品會在世上絕迹。
因為人生在世,「情慾」兩字,「情」永遠在「慾」的前面。對於書本和電腦也一樣。一冊印刷品在手,觸摸到的是紙張和樹木,樹木的年輪生命和清水陽光。生命的喜悅,智慧的暖流,從指尖一路傳遞到腦海,催生了心田的蓓蕾,迎着那陣隔世的陽光綻開遍地的野花。
這是一種信仰,而不是對於「趨勢」的「評估」,把趨勢交給市場學家吧,這世上只要還有一點點值得相信的事情,像讀完一本書,像投入一場戀愛,摩挲一本書的紙頁,像輕輕撫摸着一頭細秀的長髮,這樣的喜悅是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