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綠色和平並非第一次向食物環境衞生署發炮,去年該團體從市面抽查蔬菜,發現不少樣本含有農藥,但食環署隨即反駁對方「驗莖唔驗葉」,沒有跟足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的化驗方法,做法不科學。今次綠色和平吸取教訓,依從食品法典委員會的化驗方法,更將樣本送往德國化驗,令食環署無從反駁。
政府消息人士指,會維持不評論坊間化驗結果的做法,「如果個個都評論就好唔掂」,指團體可集中資源化驗某種食物,發現問題並不出奇,但食環署每年需化驗六萬多個樣本,需就食物風險定出優先次序,水果等低風險食品的樣本較少,未必發現問題。該署曾與綠色和平會面,解釋政策,但未被接納。
議員促抽查
食環署署長陳育德表示,該署根據Codex的標準,如生果中含甲胺磷,需達數十個ppm才對健康構成風險,歐盟標準是0.02mg/kg,因此綠色和平的化驗結果超標很少。不過柑桔中的三唑磷超標33倍,水平較高,該署會跟進。立法會議員李華明指政府應在時令日子,重點抽查時令水果。
本地有機田園「綠油油」負責人陳容根指出,使用化學肥料可加速水果的生長速度,以士多啤梨為例,添加化肥可達到果實更大及更紅的效果。在種植過程中,殘餘農藥隨光合作用進入植物內部,清水也無法洗去水果內的農藥殘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