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再次出現食魚風波,雖然今次矛頭直指百佳超級市場不顧市民健康,出售可引致嚴重腹瀉的油魚圖利,但食物環境衞生署不能置身事外,多名立法會議員批評署方反應慢半拍,至今仍不肯禁止油魚進口,亦未有對百佳進行任何檢控,反映未能顯示政府打擊無良「大商人」的決心。
難禁止油魚進口
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表示,昨日繼續接獲市民有關進食懷疑油魚後不適的查詢及投訴,正跟進及調查,但未能提供個案數目。該署昨日更進一步建議業界不要以油魚及相關品種的魚類入餚,因該些魚可能導致部份人進食後排油腹瀉,但沒有明確指出哪些魚屬「相關品種」。
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指,因油魚並非有毒,不少食物可能像油魚般,導致某些人不適,故難以禁止進口油魚。
事實上,外國就油魚作出明確聲明,日本根據衞生法例,訂立一些禁售魚類名單,包括油魚及「毒油」等魚,因該等魚含自然毒素,不宜食用。澳洲政府亦不建議國民食用油魚。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表示,食環署應立即禁止油魚進口,「咁多人中招,證明食油魚有問題,外國已有先例,夠晒理由禁入口。」食環署早於去年6月已接獲市民投訴,但直至12月接獲4宗個案後才公布,明顯是反應緩慢,指政府有必要制訂食物進口商發牌制度,監控食物供應流程的追蹤機制。
應打擊無良商人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食環署應即時向百佳提出檢控,證明有打擊無良商人的決心,「最少都要公開譴責百佳,但𠵱家咩都冇做」。立法會昨日通過加強供港食物安全的動議,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表示,正考慮修例,授權當局有需要時,命令批發商及零售商,停止發售有問題的食品,包括外地一旦公布食品有問題,本港可以立即發出停售命令,或等待本地化驗結果後發出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