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叔
阿叔今天開班授徒,第1課開始,首先要談談足球評述員和講波佬的分別。「評述」是評論、闡述的意思,跟胡亂吹水的「講」不是同一個層次;「員」給人專業、理性、客觀的感覺,比如議員;「佬」就市井得多,讓人聯想到「維園阿伯」或「巴士阿叔」。
我們那個年代,夏天穿着短褲往旺角場看台一坐開始講波,但專業的分析卻一點也不「佬」。如今的「評述員」則不同,有的一臉稚氣卻配上不合身的西裝;有的胡言亂語,把無聊當有趣、白癡當幽默,甚麼「蔗渣」、「燒鵝脾」……最近的香雪晨曦事件我也有聽聞,那是很好的反面教材。很多評述員都有嚴重的「Microphone(咪)癲狂症」,彷彿全世界都要聽他的,亢奮得很,結果愈講愈過火。那天香雪晨曦的犯規該不該判12碼,實屬見仁見智,但一面倒地質疑南華,就變成了「巴士阿叔」。
很多網民在討論區批評鍾先生,甚至集體向廣管局投訴,還陰謀論地說他在晨曦居要職,所以刻意詆毀南華。難道擔任足球評述員也要申報利益?那麼以後曼聯的比賽也不可讓曼聯球迷評述?球賽是很輕鬆的東西,不要給它太多包袱。
講波娛樂化寧急流勇退
不過,說到底也不能怪球迷,都怪同行不專業。每個人都有喜愛的球隊,但坐在桌前面對觀眾就要客觀理性。有個評述員90分鐘都在分析曼聯如何贏波和輸波,對方球隊卻視而不見;對手射門門前掠過,評述員大喊「好彩!」輪到曼聯差點入波,竟連呼「可惜!」
不少評述員都是球員出身,但並不代表他們懂得分析比賽;也有的根本辭不達意,當年還鬧出「造詣」錯讀成「造紙」的笑話。還有些同行出身資料搜集,於是90分鐘的比賽變成資料宣讀會,精采萬分的大戰就這樣被亁巴巴的數據、新聞唸得觀眾呵欠連連。
香港人怕悶嫌煩,喜歡有趣輕鬆的事情,於是電視台也把足球評述員娛樂化,結果人人變成「講波佬」。網上也一直流行着著名的PW氏語錄,免費電視台世盃期間也邀請歌星來講波,為的都是哄球迷開心。
眼見這個圈子逐漸變得娛樂化,我阿叔也只能急流勇退;其實在家裏看電視直播也不錯,當然我始終把音量調為零,然後自己講給自己聽——「好啦!螢光幕左攻右係主隊阿仙奴,右攻左係客隊曼聯……」
撰文:法比奧
電郵:[email protected]
(逢周四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