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百佳超級市場11間分店,被揭發出售以油魚偽冒的假鱈魚。食物安全中心昨日公布,14人進食在百佳購得的「鱈魚扒」後出現排油腹瀉,經調查後發現有關魚扒其實是油魚扒,含有難以消化的蠟酯,根本不適合人體食用,當局不排除檢控百佳。百佳發言人回應時繼續死撐,指油魚是鱈魚的一種,強調事件不涉及品質或食物安全問題。 記者:趙燕婷、梁洵瑜、陳佩冰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昨日主動公布事件。中心首席醫生莫天娜表示,去年6至12月接獲14宗進食鱈魚扒後出現排油腹瀉的投訴,中心跟進個案時發現,投訴涉及的鱈魚扒其實是學名為「異鱗蛇鯖」及「棘鱗蛇鯖」的油魚,含有人體不能分解的蠟酯,部份人進食後會肚瀉「屙油」,故澳洲政府早建議餐飲業不應以油魚入饌。她呼籲市民進食後如有不適,應立即求醫。
「油魚」冒充肉質含毒素
食物安全中心追查發現假鱈魚扒來自各區共11間百佳分店,出售時被標籤為「藍鱈魚」或「鱈魚扒」等,屬於急凍魚扒,消費者難從外貌分辨來自甚麼魚類。中心會繼續跟進事件,追查魚扒的來源地,如有足夠證據,不排除檢控百佳。有關產品由金產、海洋行(香港)及富順貿易(香港)三間供應商提供。
中文大學生化及環境學系教授陳竟明指出,將油魚當作鱈魚出售是指鹿為馬,因為文獻曾指油魚的肉質帶有毒性,還有一些未知的毒素,又會引致人體腸臟不適,故不宜食用,並已在日本禁售,卻可提煉魚油。
全線回收死撑標示清楚
但百佳發言人回應時死撐,油魚是鱈魚的一種:「以往售賣嘅時候,已經喺鱈魚後面括住油魚。」她又說,出售油魚時已清楚標示含有天然魚油,小部份人進食後可能未能適應,故建議先進食小量,若無不適才繼續進食,「今次事件唔涉及品質或者食物安全嘅問題」。有關產品來自澳洲及東南亞,上周六百佳已全線回收。
本報記者昨晚到其中一間售賣假鱈魚的將軍澳厚德商場百佳,只見職員從凍櫃底層抽出十多塊問題鱈魚扒,然後放進兩個膠袋拿走。
百佳堅稱油魚是鱈魚的一種,但食環署署長陳育德向本報表示,該署詳細研究文獻及國際標準後,確定鱈魚(codfish)及油魚是兩種不同的魚類。百佳或入口商是否出售假鱈魚則仍在調查中,由於要搜集證據證明有人刻意以其他魚類冒充鱈魚,故暫時未交海關處理。該署又正跟進百佳是否在食物上列出錯誤標籤,違反有關標籤的法例。
陳育德指最初接獲市民投訴後,已立即調查事件及化驗涉及的鱈魚,但未有發現問題。
一個月內接獲4宗投
直至去年12月,該署一個月內接獲4宗投訴,再翻查舊有紀錄、國際文獻及海外病人徵狀,及後到零售點購買魚扒進行實驗,才確認百佳出售的是引致排油腹瀉的油魚,並已即時公布。有關供應商有否向其他零售商出售油魚或鱈魚,該署仍在跟進。
惠康超級市場市務總監趙敏回應指,惠康有兩個不同部門售賣急凍鱈魚,其中一個沒有向上述三間供應商入口鱈魚,另一個則暫未有資料。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李華明表示,政府應跟進是否有商人刻意賣假貨,必要時交予海關跟進。他認為中心去年接獲有關投訴時應及早公布,或可減少市民食魚後不適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