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曾遭人為干擾俗稱「蚊杯」的誘蚊產卵器,食物環境衞生署最近完成蚊杯的重新設計,並已在七個區域試用,業界相信干擾蚊杯情況將會大為收斂。至於新一期蚊患指數,由於已屆冬季,全港各區都未有超越警戒線。 記者:蔡元貴
食環署自2000年起開始設置蚊杯,監察登革熱病媒白紋伊蚊的滋生數量。第一代的蚊杯是一個約200毫升的細小黑色容器,杯內放置了一條褐色產卵棒。蚊杯無遮無掩,容易被人干擾;即使不是刻意破壞,公園日常灌溉都有可能把蚊杯內的蚊卵沖出,影響讀數。
七個地區試用
新設計的蚊杯多了一個圓罩,像一頂小帽子,又在杯面加了一個蓋,並有保安封條。食環署表示,設計經過專家評估,新造的蚊杯杯口雖然大大收窄,但蚊子只需很少空間即可產卵,應該不會因此導致蚊患指數偏低。
食環署又指新蚊杯已於上月起在七個地區試用,包括東涌、青衣、荔景、葵涌、觀塘中和深水埗東六個懷疑曾有蚊杯遭人為干擾的地區,以及荃灣市中心。暫時共約有400個新型蚊杯正在試用中,如效果理想,將會全面使用。
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副會長梁廣源表示,暫時未知新一代蚊杯可起多大作用,但相信經歷過去年的「篤數」醜聞後,應該沒有人夠膽以身試法,「凡事都無絕對,好難講新杯有幾大作用,但係𠵱家大家意識都高咗,再發生類似事件嘅風險好微。」
蚊患指數下降
此外,每月蚊患平均指數由去年11月份的7.4%,下降至12月份的2.3%。分區指數方面,在38個地區中,23個錄得正指數,介乎1.8%至8.0%,沒有地區進入20%以上的警戒範圍。食環署提醒市民,雖然目前天氣較亁燥及清涼,但仍須保持警覺,採取防蚊措施,預防經由蚊子叮咬傳播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