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對「文化保育」這名詞的認識逐漸加深。灣仔一下子成為香港人的瑰寶,它既有新興華麗的金紫荊廣場,也有灣仔街市、北帝廟等近百歲的建築……一個密集的歷史組群。其中有80年歷史的藍屋因而成為文化旅遊的焦點,令灣仔民間生活館應運而生,並在本月正式開幕。當中除了展出舊香港的家具、日用品外,還特地請來一班老街坊充當導遊,率先搞一團「嘩鬼旅行團」,遊遍灣仔各處鬼古熱點。
記者:梁俊鵬
攝影:何家亮
模特兒:Meko、Nicky@TheGroup
灣仔街坊 做鬼文化導遊
舊區零舍多鬼怪之說,有時見到舊式一點的大廈,就稱之為鬼屋。可是稱得上鬼屋,最少背後都有個疑幻疑真的鬼古撐住。鬼屋文化導遊黃秀屏,在灣仔出世,一住就住了30多年,身兼藍屋發展保育小組的成員。由她娓娓道出一連串鬼話實是合適不過。
船街公認至猛 街坊買佢怕
在灣仔區中,船街一帶旺中帶靜,實在適合發展成高級宅第。可是連續幾條長不見頂的樓梯,結集了多幢近百年歷史的建築,黃秀屏說:「好多住了幾十年的街坊都話,這一帶是灣仔最陰森的地方。」沿樓梯直上,迎面的都是一群群攝影發燒友。直至見到一幢外牆以紅磚建成,設計中西合璧的兩層高建築物,屋外一個小花園,屋頂一個涼亭,亦即南固臺。大門緊鎖,野草叢生,忽爾涼風送來「喵」一聲,野貓低鳴似在導引鬼門關。
南固臺建於1918年,由富商杜仲文擁有,後來他將之轉售胞弟,即香港永安百貨公司副司理杜澤文。1945年,杜澤文死於大宅內,自此大屋就由一位女傭獨居打理,不知何時女傭也銷聲匿迹……至1988年,發展商合和置業以1,600萬元向杜家收購大宅,南固臺被列作二級歷史建築物,但就連發展商也沒為大屋翻新,鬼命難逃!
附近還有兩所荒廢的學校,分別是同濟中學與聖璐琦書院,黃秀屏指在其年少時,學校已沒收生,至今亦沒人打理。據說船街一帶的唐樓於1942年,日戰時期曾淪為慰安區,日軍在附近興建500間慰安所,不少慘遭日軍蹂躪及殺害的婦女,成了寃魂。居民路經舊校舍時,不時目睹校內的燈光忽暗忽明……
駐灣仔郵局 鬼信差派不幸白紙
環境資源中心的原址曾是灣仔郵局,建於1913年,是現存擁有最悠久歷史的郵政建築物。據說在5、60年代,每晚凌晨時分,有一位信差從灣仔郵局的後門出發到灣仔四出派信。而他只愛派一張白紙!若街坊收到這張白紙,就代表不幸的事即將發生,而收信的人必在3天內離奇死亡。情節就如寫連鎖信一樣!當時的街坊還於大嶼山請來了得道的法師玄真子長駐在皇后大道東的洪聖古廟。這位法師生意不愁,每天下午3時便休息。「聽聞玄真子要開夜更,在半夜要鎮壓鬼郵差,因此睡得特別早。」黃秀屏憶述。自此,鬼郵差也就沒在區內出沒。
修頓人食人 屍骨當豬肉賣
修頓球場至今有71年歷史,現今它對於灣仔的貢獻仍絲毫不減。昔日的修頓,日頭有苦力扛着一件件重物開工;晚間,球場成大笪地,有南北小食攤、也有耍雜技、變魔術、賣武、玩馬騮戲的,靠觀眾的一兩毛錢的江湖救急而生活。
追溯得更早時,香港淪陷,1941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正式向日軍投降,開展三年零八個月的痛苦生涯。「日軍當時在灣仔的貝夫人健康院附近興建練靶場等,屠殺平民,以致屍橫遍野。屍首就隨意放在球場外的莊士敦道,整條街都排滿了屍體。」最令黃秀屏毛骨悚然的就是人吃人的事件:「當時糧食短缺,要吃飽都很難。但當時竟然有人賣豬肉,聽媽媽說,那是將球場外的屍體割出來賣的,還說有人吃過,覺得比一般豬肉甜美……」
日戰過後,陰霾未散。不少老街坊都叮囑小孩夜晚不要去波地。因當時照明很差,大家也分不清踢波的是人還是鬼。但現在球場日夜都如此人氣旺盛,相信還是人多過鬼吧!
陰司路
灣仔文化之旅:鬼要都市變遷
行程包括舊灣仔郵局、軒尼詩道、修頓球場、前盲女學校、八公廟、船街與舊東成戲院。還要夜晚才出發,特別恐怖。之後會舉辦其他灣仔保育之旅。
日期:2月10日(20:00-22:00)
費用:$40(10人成團)
查詢:28354376
灣仔民間生活館
地址:石水渠街74號(藍屋)地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