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十年前亞洲爆發金融風暴,令區內金融市場重創。雖然今天大部份市場都已恢復元氣,但想起當日的慘況仍猶有餘悸,多名亞洲央行行長就此舉行座談會,檢討區內未來面對的挑戰,並警告大量資金流入亞洲市場令潛在風險大增,因此各國需要加強戒備,以防巨額熱錢湧入令經濟受損。亞洲股市昨顯著造好,日經平均指數升133點或0.7%,收報17424點,創9個月新高。
風險大增 須作戒備
日本央行舉行的座談會題為「貨幣危機十周年:亞洲經濟和金融市場未來的挑戰」,除了日本外,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央行均有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托亦有出席。
日本央行行長福井俊彥指出,各國應強化外滙和金融市場的功能,才能降低大量熱錢湧入帶來的震盪。由於亞太區外滙儲備逾3.1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額超過六成,印尼央行行長阿布杜拉相信,這些儲備有助緩和熱錢帶來的衝擊。
拉托認為人民幣進一步增加彈性,才有助解決全球不平衡問題,至於近月動作多多的泰國央行行長塔莉莎則相信,要以非傳統方法,才能阻止熱錢湧入令亞洲貨幣急漲。
十年教訓 猶有餘悸
事實上,十年的教訓已令各地央行意識到及早防範的重要性。不過,AMPCapitalInvestors首席經濟師ShaneOliver表示,資金只是被區內基本因素及價格吸引,認為央行不應干預市場運作。
亞太區股市昨普遍上揚,主要受惠於主要商品價格反彈,大型石油股和鐵礦股造好,加上美國消費者信心增強,市場憧憬出口股前景理想。除泰股跌0.5%外,主要亞洲市場都上升,摩根士丹利MSCI亞太指數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