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橋日落 - 鄧達智

海珠橋日落 - 鄧達智

朋友有兩台單車,送我多餘那一輛,弟弟見到與他妻到墟內單車舖買回新車用作運動休閒。新界新建行人路及單車路修得愈來愈好,靠近村子的天水圍比油尖旺仍要大,都設置單車徑。從葵涌,荃灣,深井,黃金海岸,屯門再而天水圍與元朗都被行人路與不同段落單車徑連接,前時天氣好,朋友幾個從深井一直行到黃金海岸碰上日落輝煌;都說再來用單車環新界遊。
報載廣州重返單車新世代;老,好品牌賣斷市。這與一月一號整個廣州市禁止摩托車行駛免生交通意外,亦期望減少「摩黨」搶行人財物之斬腳趾避沙蟲橋。沒摩可打,塞車時分着實少了駁腳工具,但城區的空氣即時改善不少。能夠重回單車歲月未嘗不佳,首先幫補能源短缺,二來運動多健康好,回復內地人過去零脂肪的肚腩(自從坐廁流行,人人競坐小車以來,國人肚腩及身體形狀負面革命不少。)
八十年代首次到廣州,與倫敦比較真是兩個世界,全市汽車寥寥可數,公共汽車殘破近散,人們幾乎全以單車代步。
日落走上海珠橋頂處,一輪紅日潛向珠江,一左一右兩邊的單車大軍正朝回家路走,叮叮之聲不絕,那是我對大陸最早最深留意的風景;相比數年後首次去人多如螞蟻陣的上海,不時碰上路人動不動為極微小物事扯起衫袖作勢吵罵個把甚至數個小時的熱鬧場面,至今廣州海珠橋日落單車風景,仍讓我對這個被不少曾經從其身上得過開放先着好處的國內國外人以譏諷口吻問候的城市依然帶幾分平實感情。地方像朋友,不因上海今天勢頭更好,便隨便拋棄。
整個中國為了推高汽車出產數量做好數字,每天落地汽車極眾,罔顧我們能源不足及空氣已極度污染事實。廣州禁止摩托車,引導人們重回單車世代,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是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