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搬家,思哲轉用電訊盈科上網,由於免費贈送的關係,於是看電視多了個nowTV頻道,但原來開了電視,上網速度竟會變慢,由於節目不太合口味,思哲亁脆把解碼器拔掉。
大概今年底,香港將會啓動數碼廣播,TVB與亞視表示會增加幾條新頻道,報道指亞視也會搞財經台,未知屆時now財經台又會如何變陣應戰,但無論如何,思哲認為有競爭就好。
電視台說數碼廣播意義重大,既能提高影像質素,又可以增加觀眾互動,比如看現場節目時,連家庭觀眾亦能即時投票。以上論點,思哲是認為錯不了,但要是互動跟影像質素,對觀眾真的那麼重要,電視製作人亦根本毋須等到今天,因為另一個更數碼化,更互動的接達管道,早已誕生十幾年。
其實在數碼廣播誕生以前,我們不是已經擁有了幾家IPTV營運商嗎?從基本技術來看,數碼廣播不及IPTV,因為網絡營運商兼辦住宅寬頻服務,掌握用戶個人資料,理論上更了解其個人喜好。長遠而言,不但節目輸送可以按個人喜好而設,連負載的廣告資訊亦能個人化,就如Google、Yahoo那幫互聯網公司的策略一樣。按規定,TVB與亞視數碼廣播頻譜其中25%,可用作非廣播用途,大可用於個人化資訊。
內容與平台可分家
另一方面,由於舊電視機不懂辨識數碼訊號,電視台已經密鑼緊鼓,四出尋找電視機上那機頂盒的供應商。事實上,機頂盒的任務並不單是解碼,若能加以運用,又會是一個潛力龐大的市場,其實MediaCentre、PS3、AppleTV,通通都是機頂盒。
參考美國專造機頂盒的TiVo,跟內容擁有者傾合作,用戶透過互聯網,直接從伺服器下載電視節目。換言之,TiVo與其他IPTV營運商、有線電視網絡直接競爭。即使競爭激烈,但由於TiVo的電視盒技術遠遠拋離對手,創立短短10年,即成為美國主要數碼電視網絡之一。TiVo的成功,代表了內容可跟平台分家,更說明了「平台」當中,還可以細分為「網絡」與「機頂盒」業務,兩邊各自各精采。
最大危機是FCC
現在,TiVo最大的危機並非來自有線電視,也不是IPTV的平價月費計劃,而是美國消委會FCC的一條新政策。最近,FCC決定強迫有線電視營運商「開放」機頂盒,需支援其他有線網絡的頻道,這條政策延續下去,說不成下一個目標便是TiVo。
轉個角度看,電視遊戲也是軟硬件分開做,難道也非要消委會出手,強迫Wii硬件一定要兼容PS3遊戲不可嗎?
案內人隨筆網誌: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