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翰默Charles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
若和我們結盟的伊拉克政府具有全國性,能超越教派,致力於兩面迎戰復興黨叛亂分子和什葉派民兵的話,即使它多麼弱,只要美軍增兵,加上改變平亂策略,我們很有可能成功。但很不幸,伊拉克帶給我們的,是馬利基和他的什葉派聯盟。
一開始兆頭就不祥。經過數個月爭論,誕生了包括薩達(伊斯蘭什葉派激進教士)領導的政黨在內,由三個什葉派主要政黨組成的聯盟。馬利基雖具有伊拉克首位民選領袖的正統性,但他須在六個月寬限期內,證明自己足以擔任國家領導人。
伊政府嚴重分裂
去年十一月,六個月期限屆滿,結果顯而易見:他做不到,伊拉克政府派系林立。政府保護薩達,在搜捕一名惡名昭彰的敢死隊領袖時,馬利基竟下令解除美軍在薩達市周圍設的路障。政府也和伊朗糾葛不清,竟強迫美方釋放抓到的伊朗間諜。
侯賽因被吊死未改變任何事,但卻凸顯出這個政府分裂的本質。如果讓我做決定,我不會「激增」美軍去捍衞這樣的政府。我不相信他們能遵守承諾。不過,陸軍中將佩崔斯卻另有想法。即將領導駐伊拉克美軍的佩崔斯,不僅在那裏服役兩年半,還寫過一本關於平亂的書。他相信只要美軍擴編、改變戰略、再加上三個伊拉克軍旅的支持,他就能平定巴格達。佩崔斯想要改變美國的平亂策略,從單純地獵殺恐怖分子,轉變成捍衞鄰近區域,從搜查毀滅變成停留保護。他認為僅要適度地增加五個美軍軍旅,他就能做到。
我確信佩崔斯知道他正在做甚麼,而且美軍將做得很漂亮。然而,我擔心這努力無論如何都會失敗,因為馬利基政府會從中破壞。
美國政府的觀點及希望是,馬利基會因為可預期的大災難可能降臨在他身上,而被迫表現良好,亦即如果他讓美國失望,我們就會實現撤離的威脅。這種邏輯的問題在於,這個觀點與總統宣稱「直到任務完成前」決不離開的誓言,相互牴觸。
美國缺中期布局
在這場高風險的棋賽中,我方缺少中期布局:一些馬利基認為布殊可能實際採取的B計劃;B計劃的威脅,將引導馬利基在巴格達戰役中,全力支持我方。馬利基不會相信布殊威脅要放棄伊拉克的說法。但他會相信美國在伊拉克中期重新部署的威脅,對他可能是致命的。
我們必須制訂中期政策。現在枱面上只有三種政策:一、增兵,多數國會議員反對;二、維持現狀,每個人都反對;以及三、放棄伊拉克,這顯然是主張反戰的民主黨的選擇。
維持潛在的軍力
這裏缺少的是第四個選擇,該選擇不僅對馬利基構成威脅,若增兵失敗時實際上會撤退。五角大廈應致力擬定一個可行的B計劃,其要點不應是減少駐軍,而是減少我軍在當地的風險。我們需要一個新策略,以最少的曝光,盡可能維持潛在的美軍軍力。我們該對馬利基說:你讓我們失望的話,我們就廢掉「綠區」,離開巴格達,讓你獨自應敵;我們會在此區保留機場和部份戰略性基地;我們會將大部份軍力重新部署在庫德斯坦;我們會在安巴爾省維持重點駐軍,在那裏我們已獨力打贏對抗阿蓋德和侯賽因復興黨餘孽的戰爭。然後,我們會觀察。你可以打一場沒有我們的巴格達內戰。我們將會在附近,盡可能收拾殘局。
這雖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撤退也從來不是最佳抉擇。如果增兵失敗的話,它的確有優於其他選擇之處。更重要的是它有額外優點,即足以提高增兵成功的機率。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