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專欄:引入貨車司機謀殺香港 - 陶傑

陶傑專欄:引入貨車司機謀殺香港 - 陶傑

特首即將競選,曾蔭權推出「十一五行動綱領」,以壯聲威。以「行動」對抗「願景」,表示自己是「實幹派」,與前朝董老之「藍圖治港」有分別。可惜「行動綱領」中竟包含幾十項工商界的「建議」,此等「建議」,是許多「商界精英」為了一己之私利而「靠害」的毒藥。
其中一個病例,就是「要求引進大陸貨車司機以減低營運成本」。此一建議,是針對港珠澳大橋落成後中港運輸進一步一體化之遠景。運輸界人士馬上指出,此一建議,萬一化為行動,本港貨車司機大量失業,基層草根民怨四起,立法會的工會代表絕不會坐視不理,政黨炮轟,輿論譴責,示威遊行,必難避免。
更重要的是,此一建議之絕對不可採納,因為與曾特府口口聲聲承諾「製造就業機會」完全違背:以減低工資成本為理由,既可引入大陸貨車司機,則清潔工人、低級文員、中文教師、女秘書等,無一不可以引入,何獨貨車司機蒙受關照?何獨是提出此一建議的航運業商人蒙受優惠?

一旦打開缺口,各行業的老闆皆可以減輕人工成本而引入大陸勞力。此一後果,使廠商老闆根本不必把工廠北移廣東、江西、湖南,香港這個自稱的「國際都市」,將來加入「十一五大計」,馬上就可以「人力江西化」、「人力成本湖南化」。香港人頭湧湧,「就業人口」可多達來自大陸的一百萬,但失業人口也會高達一百萬。
且不說大陸貨車司機,有自己的一套「交通駕駛文化」,個性熱愛自由,駕車無拘無束,不會接受殖民地英國人為香港設計的交通規則束縛,一天撞死十來個路人,視同正常。單從常識角度,即可知「引入貨車司機」這種「建議」,是危害香港根本利益的建議。曾特府上下各級精英,理應在收到這種「建議」之初,就及早過濾,扼殺於萌芽狀態。豈會讓這種「山埃建議」登堂入室,白紙黑字地印在「行動綱領」之中,並表示特首在「積極考慮」?此等決策之盲目,實在令人驚訝。
搞「十一五大融合」,不可迴避的,正是工商界積極搭順風車,優先要求「工資成本中港大融會」而引發的衝突。貨車司機問題,只是其中表表者,證明香港商界許多人不會把香港人的利益放在眼裏。既是如此,請他們及早把廠商搬去上海好了,何必賴在香港蒙受「國際都市」的偽形象招牌之利,在大陸官場以高人一等的姿態出現?曾特府「董建華化」的危機,未來五年,難以擺脫,其理在此。
逢周二、四、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