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事 - 陳也

食 事 - 陳也

難得能困住無時停的孩子半句鐘的,就只有到書店去,讓他在童書部找着了他的火車頭系列摯愛,他就會老成持重一屁股坐低埋頭埋腦讀書,間中發出幾下笑聲,裝模作樣的。
我不能離他太遠,近水樓台,挑了另一邊的食譜來啃。那些大書印刷精美,雖然是本地人做主角,內文卻是英語,鋪排很「國際化」。這樣的摩登食經,以前是打死不會看的,吃食在那個青春無悔的年代,完全不上心,求其飽肚,覺得花盡所有時間用來談情說愛、文文藝藝更划算。燭光晚餐?哎喲,那支洋燭掩掩映映燒着了枱布或者鄰座女士的長頭髮怎麼辦。巴黎人從八點吃到十一點的習慣,聽到都夠驚嚇,寧願吃個大薯條填肚直落看七點半和九點半。許是這樣,當年交上的洋男友都是英國佬,法國人絕緣,西班牙為食鬼更搞足你一晚呀,碰也不敢碰。
帶孩子容易走神,再也不能心有二用看嚴肅著作,食譜暫時填補餓書的癮。那些煮出美麗食物的揸fit人,年紀相當地「中產」,菜式也遠離青春物語,偏向成熟得體。單看菜單,就知是能幹女性在家大排筵席博得男家歡心稱譽的showoff代表作。那些爐灶器皿碗盤無一不是精貴貨色,家住東涌七百呎鑽石形單位的女讀者捧着書猶疑了半世紀終於把書放下。她那對金屬眼鏡片後面,有一層抹不去的東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