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行盼在港發人民幣債

外資行盼在港發人民幣債

【本報訊】內地金融機構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最快下季出台。據悉,財資市場公會(TMA)旗下市場發展委員會,今日(22日)舉行會議,並與公會成員就人民幣債券議題交流。金管局助理總裁梁鳳儀也應邀出席,屆時將與業內人士商討發債的最新進展。
財資界人士預計,除了就發行、息率基準、結算及資金回流內地等商討外,亦可能觸及人民幣債券二手市場及莊家制度等問題。
除了經批准的內地金融機構符合成為發債體外,正籌備註冊為內地法人銀行的外資銀行,亦希望日後可發債。銀行界指出,法人銀行申請在內地發人民幣債,限制不少,若能在港發行並將資金回流內地,則甚可取。
金管局上周五透過銀行公會邀請,與目前在港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銀行會晤,該局副總裁彭醒棠就人民幣發債技術細則,如發行、息率及結算等,與銀行界交流。與會人士預期,人民幣債券發行息率,參照人行今年起引入的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的每日基準,作為發債的定價基礎。
由於人民幣仍有升值空間,若二手市場活躍,投資者除了「長坐」至期滿後,亦可中途買賣獲利,故相信今日TMA會議或討論二手市場及莊家制。不過,業界同意,人民幣發債在港能否持續活躍,關鍵是本地人民幣存款增長,以及內地當局放寬限制。

市場潛力仍有待觀察

東亞銀行(023)執行董事陳棋昌表示,若內地註冊機構獲准在港發人民幣債,當然多了一個很好的資金來源;不過,提議目前只屬討論階段,具體安排要待人行公布管理辦法,本港人民幣存款仍有限,本地市場購買債券的胃納有多大,仍待觀察。
人行行長周小川上周與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北京簽署擴大本港人民幣業務的合作備忘錄,市場估計,首年本地發債規模約30至4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