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回龜 - 俞小樂(執業律師)

愛‧回龜 - 俞小樂(執業律師)

集體回憶,今期大熱。這觸動笨小孩律師,要講講她自家回憶與集體回憶交織的部份,並且特別要求由她寡母跟龜的緣份說起。
用舊式廣府話形容,笨小孩的寡母實在投胎太早,要是這苦命女子出生於和平富裕的社會環境,她很可能成為一位傑出女性。饒是沒怎麼念書,閱報自學所識的字非常有限,苦命寡母心眼裏一些想法,遠遠跑贏整體社會。
比方說,對動物付諸實際行動的愛心,今天在於中產、或曾接受較良好教育的一群,會視作理所當然。但別說太遠,即使是八十年代,一般人對鵪鶉被活活剝皮待售,不覺有何不妥,直至有街市檔販被檢控,嘩然者眾;香港電台劇集出現滾水燙死烏龜鏡頭,招來虐畜起訴,嗤之以鼻的聲音,當時也多得很;吃貓吃狗,街坊鄰里就更不當一回事。
苦命寡母並非特別偏愛龜,她基本上喜愛大部份動物,並且有着舊式華人很稀有的、以眾生平等的態度看待牠們。是以笨小孩自幼與母親上街,很經常聽見母親拍拍手、口中「啐」「啐」作聲,逗喚人家拖着散步的狗,而且她總是喚這些狗狗為「小朋友」。
苦命寡母對動物的愛心跑贏大市,可遠溯至她四、五歲在離島漁村天真未鑿的日子。當時香港開始淪陷,漁村糧食供應有些不穩,但是要上山挖薯採野果,或在海邊抓魚蝦充飢,還不算太難,幼女常常在沙灘流連,也是為覓螺蜆。然而有些成年人想吃得豐富一點,抄走大海龜窩中數以百計龜蛋還嫌不足,趁母龜上岸孵蛋,把牠圍着反了個肚朝天,然後趕回漁村,呼朋喚友分享獵物。幼女躲在大石後看見一切,更看見大人走後,大海龜拼命掙扎,仍沒法反轉身子,不住流淚……
(笨小孩律師系列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