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香港回歸10周年,可惜貴為回歸吉祥物的中華白海豚於過去10年接連遭受打擊,填海工程令棲息地不斷縮小;海水污染導致海豚幾乎窒息。未來10年,日子也並不好過,西部多項大型基建動工、一旦大鴉洲建液化氣站計劃落實,中華白海豚恐性命難保﹗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權表示,中華白海豚主要棲息於本港西部水域,當中約有200至210條活躍於屯門及大嶼山一帶水域,數字於過去10年尚算平穩,「最多都係相差10至20條。」不過,洪直言:「平穩並唔等於佢哋生活安樂﹗」
洪解釋,港珠澳大橋擬建人工島、機場擬建第三條跑道等計劃均對中華白海豚的生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好多同港珠澳大橋有關嘅工程開始動工,填海會令棲息地減少,興建管道會刮起啲海底泥沙,污染個海,工程船經過又引起噪音。」
環境惡化棲息地減少
洪又稱,相比成年中華白海豚,幼年中華白海豚面對充滿噪音的惡劣環境,會承受更高的風險,「佢哋要黐住媽媽飲奶,但當噪音太大時,會影響佢哋嘅溝通;加上海洋污染、資源缺乏時,佢哋唔能夠提供高脂肪嘅奶畀仔女,無足夠食物,會影響佢哋嘅成長。」
他續稱,更令人擔心的是屯門第38區興建永久性飛機煤油庫計劃,一旦發生漏油事故,中華白海豚的性命便危在旦夕,「煤油揮發性高,中華白海豚容易吸入,對佢哋嘅內臟造成損害。」
終審法院於06年裁定環保署未有就油庫意外進行全面危機評估,撤銷了批出之環境許可證,並要求重新展開環境影響評估,據了解,重做的環評報告已經完成,並快將提交予環保署,洪直言:「政府同發展商嫌海豚阻頭阻勢,佢哋已經經歷咗咁多浩劫,仲可以承受幾大壓力呢﹗」
屯門區議員陳樹英也表示,強烈反對機管局興建飛機煤油庫計劃,她指,海底輸油管對海洋生態一定存在威脅,環保署必須就環評報告向屯門區議會進行諮詢。
記者:黃嘉寶
逢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