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大幅波動的格局仍未有改變,上周恒指波幅600點,H股指數高低位相距400多點。大市由早前高位回落,近兩周又急由低位回升,究竟是賺錢的人較多,抑或輸錢的人較多呢?筆者無從估計,但可以肯定的是,資金及財力較佳的投資者,在今次大升大跌市的賺錢機會較高。
理由很簡單,由於優質中資股及個別藍籌股已累積一定升幅,高位明顯出現回吐,若同時間亦有證券行發出「沽售」建議的分析報告,令股價調整更快及更深,一些資金不多但期望入市博短線套利的投資者,又或眼見個別股份急跌而希望入市分一杯羮的投資者,他們「持貨」的信心亦較薄弱,當股價下跌或返回買入價時,不論該股份質素如何,都急於止蝕或套現,免得不但未能獲利,相反更令資金被縛,因此,他們低位沽貨的機會亦較高。
但若手頭資金充裕,他們或許不太着緊股價短期上落,繼續持貨度過跌市,如果股價逐步上升,他們亦同樣獲利,這些例子發生在國壽(2628)、中移動(941)、滙控(005)的現象更為明顯,例如國壽股價由28.8元回落,筆者亦認識個別投資者於23元左右以下止蝕,但上周股價又曾反彈至26元水平,幸而他未有在26元以上入市追貨,否則於上周五又再次被縛或止蝕離場。因此,一般投資者要在大上大落市況中圖利,實在一點也不容易。
轉吼消費基建農業股
相反,資金充裕的投資者則有較多的守貨條件,因為短線股價調整而在低位止蝕的個案料較少,即使近日股價疲弱的滙控,上周五亦已反彈重上143元水平。不過,投資者必須注意,並非每一隻股份均有「守」的價值,純粹借助大市上升而炒作的非優質股,股價調整未必有反彈機會。
至於近日受到中央政府將嚴格執行土地增值稅而急跌的內地地產股,能否有反彈或翻生機會呢?
筆者一向對內地房地產的投資價值有保留,主要是因為政策因素及個別發展商的土地儲備成本均難以掌握,但由於今次推出的措施,仍有很多細節有待闡釋(例如徵稅措施是否有追索權等),而地產發展商會否就新措施向政府反映,以及最終落實細節等均會對不同地產股有不同影響,因此,當股價消化完上述消息之後,反彈機會亦高。
不過,今次的措施令地產股盈利需作重新評估,而過往「毛利高」及「資產淨值折讓大」的地產股,受今次措施影響亦較大,加上預期今年仍將有不同的針對性宏調措施出台,內地地產股不宜隨便撈低。
由於地產股投資變數增加,資金料進一步偏重內地消費、基建及農業股,以現水平而言,筆者曾推介的中化化肥(297)、中海石油化學(3983)之估值仍吸引。前者料未來可受惠於收購鹽湖鉀肥股份,進口鉀肥價格上升可轉嫁予用家,因此,毛利率不致受影響;後者則在尿素生產方面具領導地位,而未來亦將透過收購資產擴大產能及產品,發展及盈利增長潛力大。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