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把握人民幣升值機遇

投資名言:把握人民幣升值機遇

年初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已升值0.5%,見7.77人民幣兌1美元水平。與05年7月滙制改革前的滙價8.2765比較,人民幣已累積升值6%,花旗集團估計,今年人民幣可再升值5至6%。上周中國商務部亦指出,人民幣滙率被低估,估計於今年兌美元會再升4%,可見人民幣升值已是大勢所趨。

要把握人民幣升值的機遇,本港投資者可透過購入中國資產或貨幣,此舉除了可為財富增值,亦可減輕因港元兌人民幣貶值對通脹前景的負面影響。雖然人民幣現已較港元強,或許令港元在內地不像以往般受歡迎,且亦削弱了港人在內地的購買力,但其實只要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人民幣升值對本港投資者並不是一件壞事,相反更可以帶來:(1)資產升值;(2)滙價升值,和(3)增加利息收入等3方面的益處。
第一,美元兌人民幣及兌主要外幣貶值,令與美元掛鈎的港元亦相對處於弱勢。然而,港元轉弱卻有利本港經濟攀升,惟工資、租金及入口貨品價格亦同時有上升壓力,最終可能令通脹升溫。

主要外幣重拾升軌

由於港元拆息持續低於美息,若通脹持續升溫,本港在不久將來有可能會出現零實質利率,甚或負實質利率。
從右圖中,我們可以看見香港於90年代中期處於負實質利率的時代,由於物價上升的速度高於存款利率水平,即間接鼓勵投資者減持現金,藉以增加對實質資產(例如房地產或股票)的需求。
隨着美息見頂和人民幣升值令港息下跌及通脹上升,這最終會增加香港人對資產投資的需求。在可供投資的資產選擇之中,由以往的本地股市、樓巿,將擴展至環球和其他地區的股票和債券。

英澳紐幣賺價賺息

第二,雖然港元將跟隨美元的弱勢兌各主要其他貨幣下跌,但亦凸顯了外幣的投資機會。以投資英鎊為例,去年單是直接購入英鎊的滙價升值,已有14%。美國貿易逆差仍然龐大,在2006年的首11個月,貿易逆差總數達7014億美元,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近6%,為美元造成結構性的下跌壓力。我們認為,各主要外幣如英鎊及澳元等,已擺脫了過去30年的下跌軌,並已重拾長期的上升趨勢。
第三,聯儲局於去年中宣布暫緩加息步伐,加上本港銀行體系資金持續充裕,導致港息處於偏低水平,港元存款息率年內仍有下跌空間。但是,其他國家包括英國、澳洲和新西蘭等,因通脹憂慮未除,預料短期內其中央銀行仍有再加息的需要。因此,現時投資外幣,除了可享有滙價升值,亦可增加利息收入。英鎊、澳元和紐元的存款利息由5厘至7厘不等,投資有期權成份的外幣掛鈎存款,年息率更可達雙位數字。
人民幣升值和香港實質利率下跌,正好喚醒香港人應為資金尋找出路。透過投資股票和外幣,不但可抵銷因通脹令購買力下降的負面影響,更可在資產升值、滙價升值和增加利息收入等3方面得益。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