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高等教育同陷困境

中港高等教育同陷困境

吳大琪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副院長

中國民意調查發現,在過去一年,國家高等教育是民眾最不滿的三個主要社會問題之一,成為社會不穩定一個潛在因素。其他兩個是醫療保健和房屋居住。
了解中國的高等教育問題對香港很重要,因為香港對中國大陸現存的一個主要優勢,是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比較能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在不遠的未來,在中國改善了他們的高等教育質素後,中國大陸的大學生,將是香港大學生的主要競爭對手。

大學畢業就業困難

和很多其他問題一樣,中國的「大」,令很多在其他地方不太嚴重的問題,在中國都變得很嚴重。中國每年有約一千萬學生參加高考,進入大學的學生大約有四百萬,是香港的二百倍;可以想像,中國高等教育微小的改進,都可以給香港學生就業出路帶來極大的壓力。由於中國存在比香港嚴重得多的社會分化問題,也令任何在香港高等教育可能發生的問題,在中國以嚴重數百倍的面貌出現。

大學水平普遍下降

民意調查指出,中國民眾對高等教育一個主要的不滿,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在過去十年,中國高等教育系統不斷增長,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快速的高等教育增長,產生了如下的問題。首先是大學生難找工作。教育部負責學生事務的官員宣稱,大學畢業生應準備在就業市場上與「普通勞動者」競爭。
其次,是大學生水平下降。這裏有兩個原因:一是大學生人數大幅增加,令平均大學生水平下降;二是由於政府不願大量增加教育投資,因此,迫使大學「商業化」,自負盈虧。在缺乏合規格師資下,去迎合市場需求,令大學教育質素大幅下降。大學生水平下降,也增加了他們找工作的難度。教育「商業化」也導致另一項令民眾不滿的問題──大學學費每年扶搖直上,假學位假文憑不斷出現。
不難看出,大陸民眾不滿的高等教育問題,和香港有類似之處。同樣地,如果我們把中國大學生面對的就業問題,和香港的副學士學位問題進行比較,香港的副學士學位也面對前途不明朗、副學士學位水平無保證、教學質量不高但學費偏高等問題。問題的根源也差不多,都是由於政府希望在不大幅增加教育資源下,要大幅增加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學生人數的結果。兩者都導致民眾不滿,都不成功。

教育有其內在規律

必須說,由於環境不同,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還面對很多我們在香港不會想像得到的問題。大學生就業困難,只是中國高等教育面對問題的一小部份。很多具體問題的來去因由我也不太明白,更難在一篇短文內說清楚。
不過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大概可以看到無論是中國政府或香港政府都受到壓力,要大幅增加民眾教育水平,以趕上二十一世紀的經濟發展;但大家都不願意大幅增加教育投資,只希望以行政加上市場力量,推動高等教育發展。不過,大家都不成功。中國和香港的例子表明:「教育事業有其內在規律,無論你的出發點有多好,行政組織力量有多強,都不可以令其內部規律改變,服從行政意願。」科學界有一句話:「在大自然面前我們必須學會謙虛。」這句話大概也適用在教育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