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加可減機制可望9月落實<br>公屋先減租11.6%

可加可減機制可望9月落實
公屋先減租11.6%

【本報訊】行政會議通過本月底向立法會提出建議,落實利用公屋居民收入指數,為租金可加可減機制計算基礎,取代租金與入息比例中位數10%的法定上限。新機制下公屋租金每兩年調整一次,可加可減,如有關建議獲立法會通過,可望9月實施,屆時會先減租11.6%作新機制的租金計算起點,無論法例是否修訂,房委會下月仍會履行寬免租金一個月的承諾。 記者:羅少玲 馮永堅

政府消息人士稱,修訂法例通過後,房屋及規劃局局長孫明揚會訂出生效日期,所有公屋住戶可於生效日期起一律減租11.6%。往後每兩年檢討租金一次,檢討前12個月會進行住戶收入統計調查,有關結果會與前一次檢討時的住戶收入調查及家庭人口數目比例進行比較,如有增長就加租,相反則減租。
若兩次租金調整期間,居民收入差距「微不足道」,則暫緩加減租一次,兩年後檢討時則以四年前的統計數字作比較。但公屋富戶及租金援助計劃租戶將不受影響。

下月免租

有關建議明日刊憲,預計本月31日在立法會首讀及二讀辯論,如一切程序順利於7月完成,最快可於9月落實新方案。政府數字顯示,去年第三季的租金與入息比例中位數為14.3%。
各政黨對有關修訂意見不一。民主黨李華明指租金可加可減機制不設加租或減租上限,令一些不因經濟好轉而增加收入的基層居民,帶來更大負擔。自由黨及公屋聯會主席王坤則支持修例,王坤認為以入息變化釐定租金,較現時機制公平。公民黨及民建聯則未表態。政府消息人士強調不會以擴大減租幅度或多免一個月租金來利誘議員支持。政府堅持下月只免一個月租,不擬「加碼」。
此外,房屋協會本月底將開會討論給予轄下9萬名公屋居民減免租金的可行性,而房協互委會大聯盟10多名成員昨到房協請願,要求跟隨房委會減租11.6%及免租一個月,若房協拒絕,則發動居民上街遊行或罷交租金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