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吃了發財

文化遺產吃了發財

劉心武 中國作家

樂山大佛,與峨嵋山一起,並列為一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那裏的人文景觀本已相當飽滿,完全沒必要去畫蛇添足。可是樂山市卻將景區承包給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要贏利,而且想贏大利,覺得光靠祖傳的大佛還不足以滿碗滿缽地賺,於是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區內,大興土木,建造所謂的「東方佛都」。

破壞樂山大佛景區

其最得意的一筆,就是鑿山破石,複製阿富汗那被塔利班轟毀了的「巴米揚大佛」。且不追問他們對佛教歷史究竟有多少研究,把阿富汗的大佛與樂山大佛搞在一起是否合適,也且不追問所謂「東方佛都」究竟是個甚麼「都」,光從樂山大佛景區的地質結構、自然生態與人文內涵來說,他們此舉的破壞性,已經駭人聽聞。
峨嵋山呢,提出了「打造天下第一名山」的口號,這是一個非常古怪的口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收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並非是因為它是「世界第一名山」,而是衝着它固有的個性而去的。
如果把它「打造」──其實也就是脫胎換骨地改造,搞過度到瘋狂地步的旅遊開發──為「天下第一名山」,峨嵋山也就不成其為峨嵋山了。搞「天下第一」,也就是要自動把峨嵋山從「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單裏刪除。

病態審美俗趣橫溢

樂山和峨嵋山文化與自然景觀的被粗暴破壞,吃「景」發財是惡劣的動機,此外值得一說的,是病態的審美觀。病態審美觀,一個表現是以堆砌為美,完全不懂得真正的美感全在於適度,二是誤以為愈大愈美,「第一」才美,其實巨大和「第一」,未必就美。
在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地方,有的官員一味地想以「旅遊開發」的「碩果」為政績,有的開發商則敲骨吸髓地去榨盡「遺產」的「金汁」。他們那有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初衷的作為,當然必須首先予以批判、矯正。但一般民眾中,也有糊塗人,在病態審美觀作怪下,不是首先心存敬畏,而是亟欲先睹為快、染指留痕,去遺產地還非要大吃大喝,「玩」字當頭,俗趣橫溢。那些遺產地的賓館酒肆、娛樂中心、登山電梯、跨澗索道等事物,也正是在病態審美的買方推動下派生出來的。

遊客蜂擁滿足虛榮

吉林的高句麗遺址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消息剛見諸媒體,遊客便蜂擁而至。保管機構門票印製不及倒還事小,只為好奇,甚至只為滿足「捷足先登」虛榮心而去的某些遊客,這裏摳點東西「以作留念」,那邊刻上「到此一遊」還署上大名,不知文化為何物,離去卻津津樂道「玩過了」。針對這樣的行為,特別是這種卑劣的病態審美心理,我大聲疾呼:國人,請努力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