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記憶中,在過往多年,每當市場談論到傳統的分析工具(例如PE等)已經無效、不可正確地反映股份的真正價值時,往往是需要小心的時候了。
好像在97年,市場炒注資概念時,某些國企紅籌的PE高達數百倍,有些分析員便指出,高PE不重要,因為隨後一注資便「乜都搞掂」!可是,最後事與願違,即使注資了,也未能將其估值降到合理水平。至於結果,便惟有股價大幅回落,令其估值返回合理水平。
另一次便是在2000年的科網股年代,當時不少科網股的PE高達數百倍,可是有些美國分析員卻認為以PE來衡量科網股是不合時宜,應該以Eye-ball(眼球)來計算才對,愈多人瀏覽其網站才最重要,短期是否有盈利,基本上不是問題。當年一度流行以「眼球」(多少人瀏覽)來代替PE,至於結果相信已不用講了。所以,每當聽到市場指高PE是不重要,甚至傳統分析工具已經無效時,筆者不期然地感到是開始需要小心的時候了。
早前當內地的國壽A股炒至80、90倍PE時,亦有些內地的分析員指,用PE來衡量人壽保險股是不正確,故高達80、90倍PE亦不是問題云云,其言論與當年講科網股的情況頗為相似,真有點如出一轍,當年的往事又在筆者腦海浮現,怪不得這麼多人喜愛閱讀《資治通鑑》等中國歷史書籍,有些事情真是會不斷重複出現。
國壽未屆瘋癲地步
筆者當然不是建議讀者即時沽售國壽(2628)獲利回吐,因為以目前國壽的股價,亦只是處於70餘倍歷史PE水平,距百多倍PE的瘋癲水平尚遠,一旦投資者「癲起上來」將國壽炒至百多倍PE,其股價豈非飆升至60、70元?目前國壽只是處於高PE水平,尚未到瘋癲地步。
惟有一點需注意,高PE股份代表市場對它有極大期望,其盈利及營運情況可謂不容有些微瑕疵。若有一些不利消息,相信基金大戶掟貨的速度會快且狠!
由於筆者是讀「精算」的關係,在現水平當然不會建議吸納國壽,但有貨的朋友,反正已坐上「過山車」,不妨再看一會。
譚紹興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