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英資行睇淡滙控有原因

曾淵滄專欄:英資行睇淡滙控有原因

一年之始,投資講座特別多,整個一月份,每個星期六下午都有投資講座,全部免費的,唯一收費的就是《蘋果日報》搞的。
沒辦法,肥佬黎堅信「天下無免費的午餐」,於是,《蘋果》財經版的大小頭頭們只好打這場硬仗。免費投資講座多是談2007大市展望的題目,收費講座看來得變變招,否則毫無新意,如何吸引讀者掏腰包買票?
應該講甚麼內容呢?上一回,我講述我自創的測市方法,這一回,我要借《蘋果》的資料來發揮,那就是《蘋果日報》每周一次的散戶意見調查的應用。
過去許多年,《蘋果日報》財經版每星期都會做一次散戶調查,看看散戶是看淡還是看好未來一周的股市。我們經常聽到不少專家說:「散戶永遠是錯的」,這句話如果真的正確,那麼,如果我們根據《蘋果日報》每周的散戶調查結果來買賣,每當多散戶看好時就沽出股票,多散戶看淡時就買入股票,這麼做行嗎?有效嗎?散戶的集體智慧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1月27日你就會知道。
去年,我向《蘋果日報》借用大量散戶調查的資料作進一步的分析、研究,有了初步結果,資料來源源自《蘋果日報》,在《蘋果日報》的投資講座上發表應該是最恰當的。
近來,許多國際大行集體唱淡滙控(005),其中唱淡唱得最兇的全是英資行,為甚麼英資行極不看好滙控?相信與英鎊幣值大幅上升有關。

英鎊升值「影響」利潤

近半年來,英鎊幣值不斷地創新高,兌美元已非常接近1兌2的比率,因此,像滙控這種國際性的銀行,收入中的大部份來自英國以外的香港、美國,來自香港及美國的利潤兌換為英鎊的話,全都得打個大折扣,這就使到滙控以英鎊計算的表現比不上那些只在英國經營、賺英鎊的銀行。
不過,反過來,我們以港幣來計算滙控的利潤,那些來自英國的利潤都會水漲船高,為以港元或美元計算的英鎊利潤提供了額外的收益。
傳統基金會又一次宣布香港為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地區,新加坡排第2,澳洲排第3……。不過,傳統基金會說,如果新加坡願意讓銀行金融體系更自由的發展,就可以超越香港。
新加坡政府嚴格控制外資炒賣新加坡元,在新加坡,只要你不炒賣新加坡元,你想炒甚麼貨幣都很自由,包括人民幣期貨炒賣也一早推出市場,但香港到今日,人民幣期貨市場仍只是已經慢了一年的十一.五規劃中的綱領建議,何時落實?不知道!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