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籃地北:大破之後 未必大立

天籃地北:大破之後 未必大立

在現今以商業為大前提的職業聯賽,球員轉會是很常見的,今季NBA的轉會市場也真的很熱鬧,其中以76人所涉及的交易最為轟動。76人先後把主力球員交易或放到其他球隊,其專注重建球隊的用心可見一班,但這樣放棄重心球員而重建球隊的做法是否正確,我則有所保留。
今季NBA的比賽開始了接近半個賽季,到現時為止,中游份子爭持仍然相當激烈。東岸大西洋組的頭3隊速龍、網隊及紐約人的勝負只是1場之差,但3隊只要成為小組第1,便起碼成為東岸的第3種籽球隊;西岸方面,除了小馬成績比較突出外,其餘球隊例如太陽、馬刺、爵士、火箭及湖人等,都有能力問鼎西岸前列的位置。上述球隊的重心球員都效力了不短的時間,絕少是一下子換走大部份主力,短時間重建成功的。

大換血後易流失球迷

球隊擁有主力球員壓陣,一般都比較容易定下目標與方向;反之,球隊便相對地較易失去進攻節奏與重心。雖說籃球是整體的運動,但射球取分的始終只得1個。此外,球隊沒有了重心,不但會戰績下滑,就連支持的球迷也會因此離去;試問有誰想看到,自己所支持的球隊場場都是敗仗收場呢!
有輸家,當然有贏家。我覺得在轉會市場中的勝利者有二,其中之一是身為主力球員而被交易到其他隊,例如76人的韋伯及艾華遜(AI);因為他們不但得到了豐厚的薪酬,還可以加盟有力問鼎冠軍的球隊,在新環境嘗試挑戰冠軍寶座。

金塊簽AI締「雙贏」

第2個贏家是得到主力球員加盟的球隊,即金塊和活塞。這兩支球隊雖說在戰績方面未有明顯的轉變,但如金塊得到AI後,在主場出戰必能吸引更多觀眾捧場,還未計球隊所賣的各種產品銷量亦會因此提升,這也是球隊收入的來源。始終,NBA的球隊其實都是商業至上,賺錢第1。
譚偉洋
香港籃球隊成員
電郵:[email protected]
逢星期二、四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