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限制內地孕婦來港政策消息公布後首天,昨日經羅湖入境的內地孕婦明顯較平日多,記者觀察短短75分鐘已有11名腹大便便的內地孕婦入境,較平日每朝只有數人多,多數不願回應是否懷孕及來港目的。立法會議員指出,一定有人會「趕尾班車」來港,但入境處指未發現大批孕婦來港。
消息稱,內地孕婦昨日來港的人數確較平日略多,平均每小時約有數名,「相信係同政府公布(新措施)有關,但未至於一窩蜂咁成批湧過嚟咁誇張。」入境處並無內地孕婦入境統計數字,發言人指觀察不到有大批內地孕婦來港趨勢,並估計不會有此情況。
懷孕七個月的葉女士經常因公務來港,每隔兩天就來港「轉賬」,但她無意在此產子,日後會要求公司證明她因公務來港。懷孕四個月的林太,與丈夫同為內地人,林先生指昨日是來港探親,沒打算讓妻子來港分娩,「你估香港真係咁好福利咩!」他更指日後入境若「要畀人查問,咁就唔嚟啦」!丈夫為港人的牟女士已懷孕八個月,她一直來港作產前檢查,也打算在港分娩,批評「畀啲老公唔係香港人,又唔畀錢嘅人影響晒我哋」!當記者問其他孕婦是否懷孕及來港目的時,多數都不願回應,又以袋掩着肚子。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預料,較多人會趕及新政策實施前來港,但法理上不容許政府即時實施有關政策,「政府要佢哋有預約證至可以嚟,都要畀時間佢哋做」。
港婦改往私家醫院
對於政府只在羅湖及落馬洲派駐醫護人員,香港華員會護士分會副主席邵桂鳳批評沒有醫護在機場、碼頭及紅磡火車站把關,造成一大漏洞,孕婦可轉往較鬆懈的關口入境。本地孕婦洪太要求政府舉行公投,決定是否修改《基本法》,定下每日來港產子的名額,她原計劃在公院分娩,但「我有個朋友入咗(公立)醫院,啲喉唔夠用,兩個人(孕婦)用一個氧氣罩,你用完就我用,你話衞唔衞生!」洪太遂決定改往私院產子。
現時多間醫院的婦產服務已預約至本年中。全港私家醫院產子服務在2、3月已預約滿,4月大部份滿額,孕婦要在仁安產子最快要等到7、8月。浸會醫院產子服務要預約至7、8月,之前部份時間會有小量空位,仍可吸納小量本地或內地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