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公布第四季業績,整體收入對較去年減5%,僅97億美元。
由於AMD去年業績不俗,Intel市場佔有率收縮。記者會上,AndyBryant被問到未來展望,這位CFO只推說在上半年為新項目投資期,因此有短期盈利壓力。還是PaulOtellini懂說話,這名上任兩年的CEO,意圖替Bryant打圓場,直言月底推出的Vista,將對消費市場銷售大有裨益,前景相當樂觀。
智能手機流行改變局面
沒錯Vista出爐,對Intel短期銷售肯定有利。身為Google獨立董事的Otellini,沒有理由不知道,於網上應用稱霸的今天,桌面效能需求驟減,個人電腦處理器的發展已走到盡頭。未來的世界,當YouTube取代DVD、Gmail取代Outlook、GoogleDocs取代Word,哪管它三核心還是四核心的處理器,電腦用戶真正需要的,只會是優質的住宅寬頻。
Intel當務之急乃面對現實,建立半導體以外的新動力。其實隨着流動寬頻普及,iPhone、Blackberry跟Treo等智能手機大行其道,硬碟即將式微,主流儲存媒體變成NAND這種快閃記憶體。
一直有市場傳言,說由高盛牽頭的私募基金,將對專造NAND的MacronTechnology進行收購。但其實Intel提出收購也未嘗不可,兩公司在記憶體領域一直有合作,加上Macron市值以美金計不過110億,Intel水源充足,流動資產達170億。
事實上,最初造記憶體起家的Intel,最近也傳出雖然得不到iPhone的處理器合約,不過iPhone記憶體卻反而採用了Intel和Macron共同研發的技術,難道經過40年的兜兜轉轉,Intel又要重投記憶體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