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警方上周偵破綁架案中案,在密蘇里州一間屋找回失蹤四天的13歲男童昂比(WilliamOwnby)後,又找回了失蹤四年的15歲男童霍恩貝克(ShawnHornbeck)。霍恩貝克失蹤生活的點滴,開始陸續曝光。原來他被擄期間自由非常,更曾三次和警員碰面,可是他沒有求救,寧願跟逃生機會擦身而過,有專家說他可能被洗腦了。 美國《紐約時報》/美國廣播公司/《今日美國報》/英國《泰晤士報》
行動自由和鄰居結伴看戲
2002年10月某天,外貌有點像電影版《哈利波特》主角的霍恩貝克只有11歲,他在家門外玩耍時,突然人間蒸發。他的家人和幾十名義工,遍尋數周都找不到他。警員最後估計他過馬路被車死,被毀屍滅迹了。他爸媽不信,四年來傾家蕩產也要找回他。
霍恩貝克其實被拐了。「拐子佬」是德夫林(MichaelDevlin),將他綁架至柯克伍德(Kirkwood)。不像奧地利被綁架八年的「禁室培慾」少女,小霍恩貝克被拐期間,行動非常自由,可以上學,可以在家門外玩耍,生活跟同齡小朋友沒有分別,有鄰居甚至說他可能有女朋友。
與綁匪打機露營情同父子
跟他住在同一幢公寓的道格拉斯(TonyDouglas)說,他倆11歲開始一起玩耍,經常結伴吃飯、購物和看電影。他弟弟大衞(David)也說:「我們經常到他家過夜,他也會來我家,很自由的。」道格拉斯更聽過他叫德夫林做「爸爸」,鄰居也見過兩人情同父子,一起玩遊戲機或在公寓外露營。
霍恩貝克四年來似乎毫無逃走念頭。道格拉斯一家就曾拿他開玩笑,說他活像電視上的失蹤少年,他卻毫無反應,只有提及他媽媽,才會激動大哭,之後又會替德夫林說謊,說媽媽「死於車禍」。警察理應是霍恩貝克最渴望遇見的救星,也是德夫林的死穴。可是,霍恩貝克曾多次違反少年宵禁令,深夜和朋友外出遊玩,三次遭警員問話,他選擇與救星擦身而過。
化名進父母網站問尋人事
矛盾的是,霍恩貝克曾化名霍恩.德夫林(ShawnDevlin)登入自己爸爸媽媽的尋子網站,問他們還會搜索失蹤兒子多久,又曾經在雅虎網站開設幾個戶口。
德夫林也出奇地氣定神閒,他日間在薄餅店工作,夜間又要兼職殯儀館,長時間外出也不怕霍恩貝克逃走,有回他更因為不滿鄰居胡亂泊車,主動報警投訴。
專家指肉參進「生存模式」
霍恩貝克被綁架的遭遇撲朔迷離,大家都在問為甚麼他有機會也不求救?為甚麼他待綁匪如爸爸?專家紛紛嘗試解釋,有人歸咎於他個性太軟弱,有人說他放棄逃走只是一種「生存策略」,「綁匪肯定威脅過他」。電視節目主持人JohnWalsh的兒子,在1981年被人綁架謀殺,他的意見是:「他很可能嚇呆了,以為從此要和綁匪一同生活,所以不告訴任何人是因為害怕。」也有人認為他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即作為人質對綁匪產生了感情。
心理學教授韋弗(TerriWeaver)則認為,霍恩貝克進入了「生存模式」,會盡一切方法令自己正常過活,「不論他幹了甚麼,生存下去總是好事。」也有鄰居指他曾被虐打,警方更在德夫林家中搜出兒童色情影片,但真相仍有待調查。
現時口唇和耳朵都穿了環的霍恩貝克,終於和家人團聚,他繼父埃克斯(CraigAkers)感歎道:「所以說,任何人在這情況下都不要放棄,奇迹肯定出現。」他在記者會上和媽媽帕姆(Pam)溫馨手拖手,又對鏡頭緊張地笑了笑,後者當然樂開懷,「就像發夢一樣──只有這刻是好夢,而非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