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建築「短命」耗費資源

內地建築「短命」耗費資源

隨着經濟快速發展,內地近年大興土木,但建築專家說,因為規劃短視、設計缺陷、偷工減料等問題,中國高達60%建築物不及規定的最低使用年限。這種建築物「短命」現象造成資源耗費、環境污染,更引發一連串社會問題。

百年壽命教學樓 13年便拆

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吳偉表示,目前中國建築普遍「短命」,城市高架路橋、軌道交通沿途「拆新建新」,屢見不鮮。而號稱「西湖第一高樓」的浙江大學湖濱校區教學主樓本月初被爆破拆除,其設計使用壽命達100年,但實際使用僅13年,被指為中國建築「短命症」典型個案。
一些專家表示,中國建築「短命症」會造成資源耗費,並因產生大量粉塵和廢棄物,造成環境污染。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肇元說,如不採取措施,今天建成的工程20、30年後甚至更短時間內又將翻修或拆除重建,陷入永無休止的「大建、大修、大拆與重建」怪圈。
而據專家分析,目前內地商品房住宅產權70年,比實際平均使用壽命長40年,建築「短命」造成「權證在、物業亡」脫節現象,將引發權屬糾紛等一連串社會問題。
北京《瞭望》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