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蔽青年 - 吳靄儀

隱蔽青年 - 吳靄儀

十多萬青年因畢業後找不到出路,不願意面對社會而匿家中,足不出戶,其中包括碩士、博士學歷者,報道稱為「隱蔽青年」。情況令人驚悸,因為我也曾經此苦。畢業後找不到事做,前路茫茫,一次又一次的應徵,結果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感覺上是自己不夠好,久而久之,自信心及自尊心深受打擊,只想匿在家中不見人。這個感覺留下至深創傷,每次聽到什麼「如果我可以再年輕……」就忙說,「免了!免了!」誰願再活過一次那種徬徨的日子?給我第一份工作的機構,幾乎是我的救命恩人!有時夢回那段時光,半醒未醒之間,胸臆如壓着鉛塊,透不過氣來。
一九七五年夏天,我在美國波士頓大學通過了博士論文的評審和口試,只待頒發證書,囊空如洗,剛找到西岸大學的教職,奈何不能留下來接受聘用而要回港。其時家人已經移民海外,我連可以藏身的家及可倚賴的父母也沒有,料不到租房子是那麼昂貴。孑然一身,常常感到莫名的恐懼。但是,可能正因為沒有人給我蔭庇,我反而要被迫面對現實,一次又一次的挫敗,每次都重新再嘗試,不知如何就終於找到了工作;不知如何,這段徬徨的日子就已成過去了。
回想我那個時代,正值美國全國性大學經費削減,很多博士求職經年都找不到職位,司空見慣,徼幸的得着半份助教勉強生活及研究,不幸的就充當餐廳幫工、貨車司機,甚至靠親友接濟。學歷越高,求職途徑越窄,但是那時沒有隱匿青年,一來無處藏匿,二來社會並不歧視找不到高職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