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特首,一場悶局,其中一個原因,是兩位候「選」人,講話都離不開手中一份講稿。
什麼民主、經濟、民生,來來去去,講的無非那幾套,為什麼一定要唸講稿?講稿又多半是幕後師爺的代筆,唸稿子的人,思想沒有融進稿子裏,演詞是演詞,人是人,聽中國人唸講稿演說,是天下間第一大悶蛋事。
因為在中國社會,人際社交,有許多醞釀在肚子裏的陰謀,沒有演講的訓練,也就是SpeechTraining。英語世界很注重講話:軍校畢業、婚禮、退休送別宴、頒獎典禮,在一夜的盛宴之間,吃完主菜,甜品和咖啡奉上之前,賓客用刀叉輕敲着酒杯,向宴會的主角輕聲呼喚:Speech,Speech──上台講幾句話吧。
這幾句演說,是一夜節目畫龍點睛的高潮。當事人上台,上百雙眼睛盯着他,他要表演一點點才華,演詞要輕鬆可愛、長短適中、言詞親和,還必須有一兩句自嘲的幽默。他上台說話的時候,全場凝神聆聽,在西方,一個演說的人,同時也是一個表演家。
林肯的蓋提斯堡演說,文稿是他本人在坐馬車趕赴蓋提斯堡的路上急就章寫的。所謂Forthepeople和bythepeople,完全是雷霆交閃的急智光芒。上台演說,不用講稿,有什麼難?把腦筋的機器全速開動就是了。用講稿演說,永遠是一種計劃經濟,不用講稿而即興,才是市場經濟。
香港的教育不講SpeechTraining。老師不懂得演說,只會拿着重複了幾年的教材唸。叫老師靈活一點,他說教學批改作業的負擔已經很重。填鴨學生接收課文,毋庸異議。告訴你明朝滅亡的原因就是內憂外患的ABC共三條,學生幸勿自由發揮,再加上「獨立思考」的第四個,因為將來改會考試卷的那副人肉機器,對着考試局發下來的分數標準(MarkingScheme),一下子就呆住了,在ABC三個原因之外,考試局的課程從來沒有容許過一個全新的D。
因此中國人的演說像母雞孵蛋,母雞孵蛋有什麼好圍觀?於是台上主禮嘉賓結結巴巴在唸稿:「打造一個經濟平台」、「締造和諧社會」,台下的人都在邊吃着蝦多士邊交談。脫了講稿,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如同叫他們離開了「祖國」,沒有了公家的照顧,他們會變成孤魂。香港的政治,都是笨笨的,是一台母雞孵蛋的悶戲,何況沒有普選,再努力孵,也只孵出來一隻隻黏毛帶血的小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