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路跑得安心<br>全城熱愛馬拉松

專家教路跑得安心
全城熱愛馬拉松

被譽為香港體壇盛事的渣打馬拉松2007,還有個多月(3月4日)正式展開。由於去屆發生跑手死亡悲劇,加上近5,000人抽筋,這項獲全港最多人參予的長跑運動有必要加強保健訊息。今期〈體壇放大鏡〉請來5位專家,從醫學、營養、訓練、裝備及賽前熱身等角度,為各位準跑手解構長跑前的事前準備。記者/攝影:李勇明
鳴謝:香港業餘田徑總會及FitnessFirst

醫生方玉輝:慢性病要作健康評估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保健處處長方玉輝醫生建議,本身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哮喘、氣管病及羊癎症的跑手,或缺乏運動習慣的年齡約45歲以上的中年人士,長跑前應先進行身體健康評估。
方醫生說:「長跑運動強度頗高,且持續時間長,對身體整體機能要求較高,有機會觸發身體潛在問題,因此跑手警覺性要較強。若然跑步時出現暈眩,視力模糊,手腳不協調,甚至心跳過快及心絞痛,便要停止或減慢跑速,千萬不要過份執着成績。」
另外,良好生活習慣對跑手亦非常重要,因為煙、酒會引起許多心肺及肝臟等慢成病,睡眠不足亦會減慢體能消秏的復原。他建議跑手平日除飲食均衡外,跑時要保持精神放鬆及心情愉快。

物理治療師CalsonLeung:留意身體受傷警號

熱身對一個跑手非常重要,尤其在寒冷天氣下作賽,跑手若然熱身不足,抽筋及受傷機會大大提高。
物理治療師CalsonLeung表示:「由於腳部在跑步時承受體重及撞擊力,如熱身不足或訓練不當,便有機會導致膝部關節、腳部肌肉、韌帶等身體部位勞損。因此,按身體狀況調整訓練量或速度,可減低受傷機會。」他補充,一旦跑步時感到肌肉或關節痛楚,便是身體受傷的警號響起。
訓練時不適,往往是因為疲累或訓練過量所致,所以爭取休息才是治標良方。CalsonLeung補充,訓練量及距離均要循序漸進,身體才能適應。他建議,跑手欲在比賽時順利完成賽事,必須在賽前1個月,最低限度完成過賽程的8成距離。

跑手李致和:適合裝備可免受傷

香港「鐵人」李致和表示,若要跑快一步及避免受傷,最重要選擇一對合適的跑步鞋。他說:「試鞋最重要是適合自己的腳形,而我習慣腳尖前方預留空位,跑時就不會有緊迫的感覺。」
這位多哈亞運3項鐵人銀牌得主補充,「除了跑鞋外,襪也是重要的一環。一對配合左、右腳形的襪子,比賽時可以更輕鬆自在,當然襪子有排汗透氣功能為之最佳。」
李致和續稱,背心及短褲也要選擇透氣排汗的質料如Dri-fit、Clima-fit等,及不要選擇過緊衣着影響跑步時的呼吸和動作,整套跑衣約需500元。由於馬拉松比賽多在清晨進行,他建議跑手另需購買防風衣褲,確保賽前賽後能夠保持體溫。

健身教練Alan:循序漸進提升耐力

健身教練Alan建議初學長跑者先進行完成10公里練習,打好根底才上一級挑戰半馬及全馬拉松訓練。
跑步人人都會,但如何提升耐力和速度,便需透過正統訓練。Alan說:「練習前,可進行一些鍛煉肌肉的力量訓練,如掌上壓或器械訓練都有幫助。正式練跑時,以伸展訓練熱身及恢復絕對少不了。」
另外,Alan建議每周進行3次跑步練習,最好於周二、周四及周日進行。至於周三及周六則作包括各種帶氧運動的多功能訓練。而餘下的周五為休息日,而休息對整個訓練十分重要,是關肌肉有足夠休息,日後將變得更強壯。

營養師車志健:比賽期間必須飲水

營養專家車志健(左圖)指出,適當補充水份可增強耐力和健康,因此建議參予馬拉松的跑手,在比賽期間千萬不要錯過任何飲水機會。
長跑選手的飲食注意事項可分為比賽前、比賽日及比賽後3階段,在賽前練習時,最好維持每天4餐,配合食物金字塔守則,多選擇碳水化合物及蔬菜類;至於比賽天的安排,車志健說:「早上起床後最好不要飲食,若然感到肚餓,最多只能少吃1片多士或1個蘋果,但切忌吃橙這類酸性水果,否則會有嘔吐。」
水份補充直接影響身體狀況,建議跑手在每個水站都要喝水,若然是40多公里的馬拉松跑手,可帶備能量啫喱在途中補充。車志健說:「不能太早食用能量啫喱,最佳時間在完成15至20公里,食用後緊記補充水份中和啫喱的濃度。」賽後可選擇香蕉等生果補充能量,而正式進餐時間,他建議在完成比賽後兩小時。

醫生方玉輝

物理治療師CalsonLeung

健身教練Alan

營養師車志健

跑馬拉松前選購合適的裝備便能跑得輕鬆又放心。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