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麵 - 蔡瀾

即食麵 - 蔡瀾

在新加坡的時候,沒去聽電話或看短訊,返港後才知道《蘋果》的港聞版同事找我,想問關於發明即食麵的人的事,只有在此作答。
第一包即食麵問世時,我在日本嚐過,味道可真難吃,記得有一小袋透明膠紙包的半亁濕筍絲,但調味品是滲在亁麵中的,說是泡了滾水就行,但事實上也要煮一煮才夠軟熟。
那時候半工讀,友人來自遠方,一請客,除學費房租就花掉整個月薪水,那就要吃整個月的即食麵了。
是一箱箱買的,每箱二十四包,一包二十円,那還是一塊錢美金合三百六十円的年代,算起來只是現在的幾毛錢。
每天三餐的即食麵,可真的吃得心中發毛,絕對不是一件好受的事。
寫家書,不敢講,只提過日本發明了即食麵,媽媽聽了來信道:「可用蝦米滾湯底,加幾尾鮮蝦,一些豬肉絲和幾條菜心,非常好吃。」
不但即食麵難吃,連街邊賣的拉麵也不易嚥喉。拉麵要慢慢發展,到七八十年代才有各種花樣出現,愈演變愈美味。
後來發明的杯麵,已經是天下絕品了。
最不喜歡聽人家說,即食麵有層蠟,吃多了胃中成為一團,這毫無根據。有些人還堅持把即食麵煮了,再過冷河才吃,這是世上最不好吃的做法,麵都被搞糊了。如果真有蠟的話,我從發明吃到現在,已可以把我搬進杜莎夫人蠟像館了。
家裏的廚房貯藏櫃中,即食麵還是從來沒有斷過貨。研究又研究,發現最好吃的不是出前一丁,而是最原始的日清ChickenRamen,用日本假名寫着,沒有漢字招牌,它停留着從前把調味品滲入麵條中的傳統,一沖滾水即食。又香又軟熟,絕非其他即食麵可比。
報紙上看到的資料,沒有提到杯麵的發明特權,它是把麵條夾在杯中,上下留空,這麼一來,沖了浸了,才能完全軟化。發明的人,確實花了一番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