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秋季10至11月間的兩場巨型山火,焚毀大欖郊野公園廣達630公頃的林區及66,000棵樹木。漁農自然護理署計劃在今年4月至6月的雨季期間,在受山火影響的區域重新種植約30萬棵樹苗,並在繼後每年種植約10萬棵樹苗,期望修復受山火影響的林區生態。
重點黃泥墩水塘及藍地
漁護署昨向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滙報復原大欖郊野公園的植林計劃時指出,去年合共發生41宗山火,影響871.8公頃郊野公園土地,其中秋季於大欖郊野公園近屯門段,以及三號幹線附近山坡的兩場山火影響最嚴重。
漁護署現已訂定於受山火影響區域重新植樹計劃,初步已擬定黃泥墩水塘、藍地、屯門及掃管笏作今年的植樹地點,將於雨季種植約30萬棵樹苗。種植的樹木包括逾10個本地及外地樹種,在焚毀嚴重或地勢太斜的地段,將會種植台灣相思或大葉桉等生長速度較快的外地樹種,以防止林區土壤隨水土流失。至於較平坦的地段,則會種植桉樹及紅膠木等本地樹種,連接現有的樹木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