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元門診價睇私家醫生<br>政府資助 試驗計劃兩年內推出

45元門診價睇私家醫生
政府資助 試驗計劃兩年內推出

【本報訊】每年高達500萬診症人次的政府普通科門診服務,衞生福利及食物局決定改革,由政府向私家診所醫生買位,資助政府門診病人以「門診價」45元往私家診所診治,參加計劃的私家醫生則須「全包」,一併照顧病人和他們家屬的健康和疾病,該局將會在兩年內推出試驗計劃。 記者:呂焯均、馮永堅

政府普通科門診服務每年開支12億元,診治130萬名病人,合共500萬人次診症,平均每次診症時間約七分鐘。該局在2005年推出本港醫療改革諮詢文件,首次提出在政府普通科門診服務推行家庭醫生及公私營合作的建議,該局進一步研究後決定落實。
新計劃第一步是推行家庭醫生的服務概念,包括政府門診及私家診所。家庭醫生服務是不單止為市民有病時看症診治,並要向求診病人深入了解個人及家族病歷,提供健康知識,增加治療效果和病人對病情了解,又可預防疾病,醫管局已開始在部份政府普通科門診派駐家庭醫生。
衞福局又會公開招標提供家庭醫生服務的私家診所加入合作計劃,向私家診所買位,把政府普通科門診病人,安排轉往私家診所,病人毋須額外付費,依舊繳付政府門診費用45元,衞福局則把政府原本對政府門診的資助轉去私家診所。

全包治療病人與家屬

每個參加的私家診所會預先獲安排一定數量的病人,並連同他們的家人。私家醫生需以全包方式照顧獲派的病人和家屬,包括診症及配藥。為了鼓勵私家醫生多向病人講解病情及健康知識,令病人減少求診需要,又提高市民健康水平,衞福局會制訂一個獨特的付費安排,參加的醫生會先獲發一半買位費,餘額則逐次診症計,即獲派的病人每次求診便計一次付費,但金額會逐次減少,一年內病人求診超逾指定次數,餘款用完,政府便不會額外支付,醫生要自己承擔。

又鼓勵病人依時食藥

新計劃也會採相同方法鼓勵病人接受醫生的健康指導,依時吃藥,若病人一年內求診少於指定次數,病人可獲獎勵,例如獲得免費身體檢查。同時,新計劃會訂明在甚麼情況下,私家醫生需把病人轉介回到政府專科門診,私家醫生也需接受突擊或例行的審核和監察。
衞福局計劃兩年內先推行試驗計劃,選擇部份政府診所的現有病人參加新計劃,政府門診服務以低下階層、長期病患者、長者等為服務對象的政策不會改變,故將來新計劃仍然是服務這些類別人士。
醫學會會長蔡堅指衞福局提出公私合作計劃多年,但從不見有誠意落實,特別是醫管局,一直是跟私家醫生搶病人,醫管局自己又培訓家庭醫生,相信該局不會同意衞福局的計劃,把現在由醫管局管理的政府診所,轉移部份病人去看私家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