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鄉老農婦常秀峰未讀過書,七十幾歲人才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只是某日興之所至畫了幾棵老樹幾朵鮮花,就一鳴驚人。突然常媽媽成為中外藝術家研究的對象,硬要把她跟梵高相提並論。人稱「梵高婆婆」的內地著名文盲畫家常秀峰獲邀來港開畫展,她笑呵呵的向記者澄清:「我不認識梵高,他的畫,我很多都看不懂。」 記者:蔡元貴
生於河南窮鄉權莊村的常秀峰已是兒孫滿堂的老婆婆了,累得她七老八十還要穿山過海來港開畫展的,就是那近乎兒童塗鴉的家常細藝。「梵高婆婆」兒時非常窮困,沒錢入學讀書,更遑論學習畫畫。直至三年前,她從老家搬到廣州兒子的家中,一天陪着孫女一起畫畫時,才第一次拿起畫筆。
常媽媽畫的都是過往的生活片段,再加一點返老還童的天真風格。她的作品,有歪歪斜斜的老房子,有肥過棵樹的紅色蠶蟲,還有一條在天上游走的金龍,原來是她心目中的雷電。這些小玩意經過兒子的宣傳,瞬間就風行全國,境內境外甚至遠在新加坡和美國的傳媒都前來訪問。
覺得梵高太過苦悶
人人都叫她做「梵高婆婆」,因為常秀峰畫作的線條,與梵高的部份作品確有幾分相似。不過,「梵高婆婆」老大不願承認這位「遠房親戚」,她說:「我不認識梵高,不知道他是誰,他的畫,我很多都看不懂。有次人家拿了一幅梵高的畫來,跟我的畫放在一起看,我才知道梵高這個名字。」
梵高和「梵高婆婆」都愛畫向日葵,但婆婆還是喜歡自己的向日葵多於梵高所畫的,她批評梵高的《向日葵》沒有太陽沒有水,很多都是枯萎的,覺得梵高這份人太過苦悶;她畫的卻是充滿陽光充滿溫暖:「我的向日葵自由自在,表示我自己的幸福。」
憂眼睛退化難畫畫
儘管「梵高婆婆」已經成名,但她仍然視畫畫為一種閒情,「我的畫,每幅都是下午2時至4時畫的,上午要打掃,有空就畫幾下,沒有空就不畫。」所以她有時候兩、三天畫完一幅,有時兩、三星期才畫好。除了一次有學校輯錄了她的一幅作品,付給她百多元之外,其餘的畫作都沒有賣過。
大器晚成的「梵高婆婆」還是有點遺憾,她的眼睛不好,害怕再過幾年就畫不成畫。昨日她在兒孫陪同下,在將軍澳中心主持生平首次個人畫展。常秀峰至今畫過一百八十幅畫,部份輯錄在《梵高婆婆四季頌》作品集內,作為義賣用途,捐助甘肅山區學校。
梵高婆婆四季頌畫展簡介
畫家簡介:常秀峰,74歲,生於河南方城縣,沒有讀過書,70歲才首次執起畫筆。
展覽地點:將軍澳中心商場
展覽時間:即日至2月28日
畫展目的:義賣1,200本《梵高婆婆四季頌》作品集,每本60元,善款用於甘肅東鄉貧困山區興建小學。
梵高婆婆的網誌 http://blog.sina.com.cn/m/changxiufeng
資料來源:主辦單位將軍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