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研究組<br>泡沫經濟產生隱蔽青年

新聞資訊研究組
泡沫經濟產生隱蔽青年

隱蔽青年源於日本Hikikomori一詞,年前由日本心理學家齋籐環提出,起源是日本10多年前泡沫經濟爆破,導致大群青少年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足不出戶,與世隔絕。日本政府03年調查顯示,300萬國民有不同程度的隱蔽情況,平均年齡27歲。
隱蔽(SociallyWithdrawn)屬一種社會現象,不同年齡組別的人均有可能成為隱蔽人士。任何人士若持續三個月,與社會、家庭、朋輩及社區都無任何聯繫,人際網絡薄弱、害怕或拒絕與人接觸或交談等,均可視為受到隱蔽問題困擾。隱蔽大致可分為完全隱蔽、隱蔽及隱蔽邊緣三種,完全隱蔽者即持續三個月以上不與任何人或社群接觸,餘下兩種均會有限度與家人及朋友接觸。隱蔽青年一般會不愛外出、拒絕與人談天,失去工作及讀書的動力等。

高學歷就業市場不足

《亞洲時報》去年一篇分析文章稱,東亞國家隱蔽青年數目有上升趨勢,原因是他們普遍學歷愈來愈高,惟就業市場未能配合。以南韓及中國大陸為例,有些擁有大學學歷的青年因為學歷過高、沒有工作經驗,找不到合適工作,被迫賦閒在家。
美國方面,政府02年調查發現,約有5,200多個個案與社會隔絕超過半年,其中65%是16至20歲青年,他們大多來自富裕家庭,學業成績良好,分析認為他們的隱蔽原因大多與校內被欺凌或失戀有關。